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休假式服刑玷污法治尊严

朱永华

发稿时间:2015-01-14 13:3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广东收监138人,山东收监66人,成都收监28人……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超过800“逍遥狱外”者被重新收监。假释变成“提前释放”,保外就医成了“保而不医”,监外执行相当于“重获自由”,身负命案监外执行后竟再杀人……减刑假释,原本司法中的人性化政策,在“权力寻租”的诱惑下,日益演变成特权之人逍遥法外的通道。

  相关报道显示,违法减刑、假释、监外执行等极不正常现象不仅长期存在,相关司法和监管部门也并没有及时发现,“梳理过往案件发现,不少违规者‘监外执行’都是由于网民或媒体的曝光才被发现。”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说。而且据统计,能够被违规“监外执行”的服刑罪犯主要是“有权人”“有钱人”和“内部人”相互勾结以权钱交易所实施的结果,也就说能够享受这项休假式服刑的罪犯是非富即贵,休假式服刑俨然已经成了富贵一族的犯罪福利。

  按照业内人士的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源于“监外执行”规则设计尚不健全,从审批到监管,规定笼统,加上司法、检察院、法院、司法等部门在一些地方对接不畅,缺乏沟通,易造成服刑人员的“脱管”窘境。然在笔者看来,制度的“缺陷”固然占有很大原因,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利益观念的扭曲上,整个社会腐败现象的猖獗,使得不少负有监管甚至负责审批的部门官员见权下菜、见财起意,在“利益共同体”面前,再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都可能形同虚设,归根结底造成这种极不正常的违规“放人”现象,还是源于腐败。显而易见的是,在同样的制度面前,能够享受到“休假式服刑”这种犯罪福利者几乎都是“有权人”“有钱人”,无权无钱的服刑人员却无法找的这种制度“后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享受到这种休假式服刑的人员,并不都是在钻制度的“后门”,而是通过上层权力或贿赂等“权钱交易”,经过制度的“合法”审批堂而皇之的迈出监狱的大门,更显而易见的是,在同样的制度面前,近两年来的反腐高压态势,这种现象不仅得到有效遏制,享受犯罪福利的权贵也被彻底取消“休假”。如果仅把这种现象归罪于制度不健全完善,而忽视对腐败现象高压惩治,营造出一种“不敢腐”的社会氛围,再严密的制度也只是一张网,想找制度上的漏洞则是轻而易举,广东省江门市原副市长林崇中因受贿罪,被判10年刑,但就在法庭宣判当日从法院直接回家“保外就医”。这足以说明制度的底线已经被腐败彻底瓦解。

  某些“有权人”“有钱人”危害社会,违反法律对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犯罪,理应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像其他普通刑事犯罪分子一样,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休假式服刑无疑严重玷污了法治的尊严,彻底损害了社会公平,这种现象得不到坚决遏制和扭转,构建健康法治社会只能是妄谈。令人欣慰的是,自十八大以来,随着从中央到地方持续的高压反腐,整个社会和官场的风气已经得到明显好转,不敢腐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不仅“休假式服刑”极少再有出现,以往逍遥狱外的“有权人”“有钱人”也纷纷回到他们应该去的地方,相关的责任人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法律追究,各种权钱交易现象也有明显收敛,这就能看出,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对“有权人”、“有钱人”的制度约束,让“有权人”“有钱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超越法规制度去“任性”。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朱永华)



责任编辑:褚津笙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