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第23期
改革——永不停步的使命
1978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回顾

  “深化改革”始终是贯穿历届三中全会不变的主题。三中全会俨然已成为“改革”的代名词,是观察中国“后30年”伟大时代的一扇窗口,更成为串起“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的一条主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召开的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详细】

不破不立,改革依然成为三中全会的代名词

革,已成各界共识;进展到什么程度,各方推测不一。三中全会前夕,总理李克强在公开场合的发言,勾勒了此次改革不是小修小补。“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闯险滩,必然要触动利益”……他的言语,显示了决心,也估量了难题。放权、均利是改革的永恒主题,具体到当下中国: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市场放权;最终,改革的红利惠及让民众……我们有理由对此抱有期待。|

 

    改革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结构调整,破除“唯GDP论英雄”

    诸多迹象表明,中央已下定决心要破除“唯GDP论英雄”了。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已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印发的《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中提出,“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这是中央文件首提纠正“唯GDP论英雄”,彰显了国家对未来改革、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但要从根本上破除“唯GDP论英雄”,使考核“指挥棒”导向更加科学,就必须下硬功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符合实际、行之有效、便于操作且需要群众广泛参与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而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详细】

 

行政壁垒——简政放权

李克强说,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促进政府高效协调运转。对于激发市场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细】

 

    大政府小市场——开放市场经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李克强总理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表示,30多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得益于改革,未来中国要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依靠改革“我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就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社会可以做好的就让社会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这样才能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详细】

 

  国进民退——民企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说“新一届政府大规模推进简政放权,比如最近我们取消了企业登记的门槛,就是让创业者不用再绕弯子,把市场活力激发出来。”李克强说:“与此同时,政府还要托住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的底,即便老百姓创业就业失败了,还有安全网兜着。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群众的勤劳智慧和创业就业热情,市场化改革才会走的更快。” 【详细】

 

  重建设轻民生——还利于民

  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解决了物质短缺,提高了百姓物质生活水平,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短缺成为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城乡二元关系更导致一系列起点不公平问题。

  实现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跨过的关口。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起点公平的改革举措,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推进公平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传递出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改革方向。 【详细】

 

  从“历史的终结”到“文明的冲突”,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从“零国集团”到“去美国化”,当代世界在种种博弈的观点中寻求发展新路。中国面对的问题既有独特的一面,却往往也是人类的普遍问题:贫困、财富、增长、公平、正义、幸福、和平……这是地球上的一部宏大交响曲。

观察人士认为,中共作为领导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不仅要正视13亿多人口、城乡二元结构、贫富差距、多元利益诉求等内部问题,它还要带领这个国度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明“试验”和制度竞争与合作,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增添新的路径探索。

结语:中国的改革已经取得成功,中国的改革尚未完成。未来充满悬念,相信实践终会给出满意的答案。(策划:张晓航)
//pinglun.youth.cn/gtx/23/
第二十三期
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