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编者按
举手投足间洋溢着热情,眉眼目光里又透着生涩……每年这个时候,用人单位都会迎来一批“职场新鲜人”。对毕业生而言,如何确定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如何顺利融入职场,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们既渴望在职业发展的第一个舞台上大展拳脚,又可能在独处时刻纠结“这条路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从第一次独立完成任务时的忐忑,到得到同事认可时的窃喜;从面对挫折时的沮丧,到重新振作时的坚定,职场新人不断“试炼”自己,收获成长。
---------------
随着今年应届毕业生陆续走向工作岗位,针对明年毕业生的新一轮求职季很快又要到来。笔者注意到,目前招聘双方常常存在某种体感差异:对很多学生而言,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难度不减,往往要在多个笔试、面试场所间奔波;另一边,不少企业却频频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此外,缺乏职场“锤炼”的新人,往往需要更长的培养周期,也希望获得更多专业指导。然而,在当下的环境中,很多用人单位在降本增效压力下,并不愿承担这部分额外收入。
如何有效化解上述矛盾,推动职场新人与用人单位“双向奔赴”,是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的议题。而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怎样调整好心态,更好地推动自我发展和成长,也值得认真探讨。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专员,笔者曾与不少职场新人深入交流过,也了解一些共性的困惑和问题。总结而言,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要放平心态,别怕犯错。职场新人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是很正常的,“搞砸事情”、项目失败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从跌跌撞撞到轻车熟路,几乎是每个新人发展的必经之路。遇到挫折时,最关键的是直面挑战。
正常而言,企业对新人是有一定包容度的,并不会因为一个普通的失误就对员工“一票否决”。而且,很多时候,你的错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勇敢认错、承担责任,学会从中积累经验,是这个阶段需要形成的一种职场习惯。要意识到,情绪会影响判断,切忌在失败时过于悲观地评判自己和工作。遇到问题时,正视不足、积极改进,才能避免陷入“自我怀疑-表现差-更加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
同时,职场发展不能总是“单打独斗”。应对困难时,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和团队的支持,不仅有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同事的熟悉和了解,让自己快速融入团队、建立自信,实现职场“破冰”。要知道,与团队的良性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职场积极反馈,是工作动力的一部分,有助于塑造和增强人的职业信念感。当出色的成绩带来赞誉,同事的赞许和支持带来归属感,也会让职场新人更有底气寻求帮助和协作。随着类似路径逐渐成熟,人的内在成长也会持续向前。
第二,要目标清晰,懂得取舍。在不少社交平台上,充满年轻人对“理想工作要素”的畅想,比如轻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不加班、“钱多事少离家近”等。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维护自身劳动权益无可厚非,但有必要明确认知边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快速成长,就不能只挑轻松的工作做,而要勇于参与甚至牵头做有挑战性的创新项目。
对此,新人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些具体的发展目标,比如“半年内参与重点项目”“一年后独立负责某项业务”,或者初期先做力所能及的事、与同事建立和谐关系等。明确了自己想要达成何种目标,行动才会更有方向性。同时,选择某种目标,也意味着接受其背后的压力与挑战。例如,某些岗位和项目虽然发展想象空间大,但当下的薪资水平有限,未来成功与否也未可知,此时就要基于自己的具体情况综合衡量。
刚入职时,新人的目标可能比较模糊,这很正常。要想进一步聚焦方向,可以每月或每周记录工作日志,一步步发现自己最看重的工作要素,明确自己的真实偏好,并据此制定发展目标。此外,还可以给这些要素排序,逐渐形成自己的“个人工作需求图谱”,指导自己做出更遵从内心的决定。
第三,要有效学习,警惕“信息过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渠道多元,但有时鱼龙混杂,人们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
面对海量信息,职场新人还需优先吸收“干货”。目前,发展相对成熟的公司一般都有整套工作流程、标准作业程序、培训资料、企业文化介绍等,这些都是值得优先了解的宝贵学习资源。另外,及时关注行业趋势、通过权威报告了解市场动态也是好视角。
一些新人在了解相关内容时,往往会因为太过庞杂而感到“头大”。对此,保持持续的“小步学习”心态,懂得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吸收知识点、方法及工具很重要。职场新人不妨阶段性地给自己一些正向反馈,这样更容易坚持。
总之,职场起步不易,放平心态、明确目标、有效学习,才能让自己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林心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1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