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渠道在售的氢氟酸溶液 图片来源:潮新闻
近日,一起由危险化学品导致的致命事故,在舆论场上引发关注。9月14日晚,家住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的网友“LIV元宝”发文称,其母此前外出散步时,误踩一桶腐蚀性极强并能导致系统性中毒的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中毒,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等症状,经多日救治,最终因心肺功能衰竭不幸离世。
9月15日,事发地有关部门证实了这起事故的真实性,并通报称: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目前,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面对这起令人心痛的事故,不论是遇难者的亲朋好友,还是看到新闻的社会大众,心中大概都充满了震惊与错愕。一方面,非专业人士恐怕很难想象,氢氟酸仅与人类的小部分皮肤发生接触,就足以“消肌化骨”,并致人死亡。另一方面,更加令人惊讶的,则是危险系数如此之高的化学品,竟然就这样随随便便地放置在普通市民可能路过的地方。从事故遇难者的视角出发,此事完全是一场无法预见也难以避免的无妄之灾。毫无疑问,不论是为了给死者家属一个交代,还是为了杜绝同类事故再次发生,都必须有人为此负责。
在新闻报道中,事故遇难者接触氢氟酸的原因,被描述为“误踩”。然而,社会若要给此事定性,显然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场纯粹的意外。综合各方信息可知:事发地其实是一片待拆迁区域,由于缺乏管理,附近居民经常在这片区域活动,甚至有人在此种菜。而导致事故的那桶氢氟酸,就存在于这片区域中。一片待拆迁区域,长期任由外人随意进出,其安全性本身就令人担忧,其中竟然还藏有致命的危险化学品,更是严重的管理漏洞。就此而言,就算这起所谓的“误踩”事故没有发生,也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风险敞口。
据当地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这桶氢氟酸“可能系拆迁时翻弄出的废弃化学品”。然而,这虽然能解释这桶氢氟酸的来源,却不足以解释其为何没有被及时转移和妥善保管,而变成了潜伏在路边的“夺命陷阱”。对此,当地有关部门还需一查到底,找出到底是谁将如此危险的化学品留在此处,对拆迁负有责任的单位又为何没有发现这一重大隐患。在此基础之上,当地更需举一反三,对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展开有针对性的排查整改,如此方能令民众感到安心,免于受到同类安全威胁。
具体而言,根据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危化品的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废弃处置,都必须被置于全流程监管之下。氢氟酸的危险性如此之高,理应由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回收处理,一刻都不能脱离监管的视线,更不该被随意丢弃在无人在意的角落中。
公共安全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之中。对氢氟酸这样的危化品,任何失管失控都可能酿成悲剧。此事提醒我们,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更不能心存侥幸。唯有压实责任、果断行动,才能让民众不再需要为本不该存在的风险担惊受怕,避免所谓的“误踩”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