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旅客的不便之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才能更好地实现保障公共安全与照顾旅客感受的平衡。
近日,充电宝登机出新规,消费者纷纷开始检查手中的充电宝是否“过关”。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明确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民航局表示,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近期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3C认证,上述情况表明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存在安全质量隐患,给民航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持续增大。
充电宝不合规,可能发生自燃甚至爆炸,带来安全风险。特别是在飞机客舱中,由于飞机起降过程中客舱气压会有明显变化,可能导致电池发热、压力增加,引发破裂、自燃等,严重危害飞行安全。此前,就出现过多起充电宝在航班上冒烟、起火的惊险场面,一些航班还因此紧急返航或备降。
就此而言,民航局细化对充电宝的登机管理规定,是确保乘客与机组人员安全的必要举措。但必须指出的是,在后续推行过程中,相关各方还需尽量照顾到乘客的感受、为其日常出行提供便利。
此次民航系统针对充电宝登机推出新规,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自2024年8月1日起,有关部门才强制要求进入市场的充电宝必须经过3C认证,因此此前哪怕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产品,也可能存在没有3C认证的情况。二是由于新规从通知到开始施行仅有2天时间,不少乘客在尚不知情的情况下携带不合规充电宝到机场,最后因时间紧急,不得不丢掉,导致一些安检口充电宝“堆成小山”。虽说充电宝价格不算昂贵,但对消费者而言,动辄百元的品牌充电宝,本来可以用3-5年,白白扔掉的确可惜。
对此,各方还需认真倾听舆论反馈,对现行做法加以优化,从而更好地为民航旅客提供服务。比如,航空公司可以提前将新规信息发送给乘客,为其出行决策打好提前量,避免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仓促应对。机场可以为乘客提供充电宝暂存或平价快递服务,尽量减少乘客损失。近日,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等,就针对旅客携带的充电宝推出了最长7天的免费暂存服务,为希望保留充电宝的旅客提供了更人性化的选择。
对充电宝商家而言,除了及时召回问题批次产品外,与机场方面做好查验流程的对接,尽量精简旅客的安检过程,也是必要的售后服务。例如,当前机场在对充电宝进行检查时,除了要求3C认证,还会以型号为标准,对一些质量存疑的充电宝不予放行。然而,部分品牌方召回产品时,只会召回存在质量问题的特定批次,而非召回全部相同型号的充电宝,这就导致那些持有特定型号充电宝,却未获召回的旅客特别尴尬。对此,商家还需及时提醒用户并提供相对简便的验证方案,避免对用户带来不必要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新规,如今市面上出现了一些仿制的3C认证标签贴纸,还有商家盗用其他产品证书编号,涉嫌伪造、编造认证标志。对于这些不法牟利行为,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还应及时出手,及时下架涉嫌违法违规的产品,严惩这种视公共安全为儿戏的造假乱象。
总之,充电宝登机新规推出后,尽量“看见”旅客的不便之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才能更好地实现保障公共安全与照顾旅客感受的平衡,完成新规旧规定之间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