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央视新闻报道反映,在湖南湘潭、江西萍乡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险成分的工业固废,还存在着违法违规堆存、填埋的乱象,其中一些被水泥块、红砖、石膏板、瓷砖、砖块、塑料、薄膜等垃圾覆盖的土地,还是永久基本农田。
5月19日,萍乡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当晚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决定立即由生态环境、城管、住建、公安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报道反映的问题依法依规依纪、实事求是调查处理。同时,举一反三,制定工作方案,对全市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遏增量、消存量。”
上述垃圾掩埋乱象暴露出一些地方的监管漏洞。不论是工业垃圾还是生活垃圾,根据相关规定,都有相应的、对环境更加负责的处理方式。每个地方都有专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填埋场,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也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国家实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评价的内容”。因此,某些地方出现严重的垃圾掩埋乱象,也说明当地相关部门未能充分尽职尽责。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工程施工单位擅自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或者未按照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利用或者处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落实好相关规定,才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现实中,垃圾处理事务涉及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住建等多部门,如果相关部门协调不力、缺乏作为,轻则影响市容市貌、道路交通,重则给环境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以此事涉及的垃圾侵占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为例,根据国家规定,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这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更是为了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夯实我国的粮食安全。对此,事发地还应深刻反思。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存在懒政心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心态,只要没人曝光,就不去主动处理此类乱象。
如今,面对媒体曝光的问题,涉事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协调多个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要求,压实责任,填补监管空白。与此同时,地方主政官员必须树立更加健康的政绩观念,不能只顾经济发展,也要在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垃圾处理等事务上,投入更多政策资源,保护好绿水青山,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源头上讲,积极引导社会各方以科学方式处理工业垃圾、生活垃圾,也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从长远来看,也需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力量,进而督促相关机构履职尽责、有所作为,让违规倾倒垃圾、占用良田者无所遁形。
简而言之,消除垃圾掩埋乱象,不仅是保护环境与耕地的必然要求,也体现着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不只是通过“一阵风”似的整改行动来解决问题,而是要将整改常态化,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黄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