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街头烧纸引燃9辆车,违规祭祀是祸不是福

发稿时间:2025-04-03 09:00:00 作者:黄帅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北京日报》日前报道,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44岁的女子张某未做安全防护,冒风烧纸祈福,没想到祈福未成,反酿祸端,纸钱残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嫌疑人张某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从报道来看,此事的来龙去脉已经相当清楚。首先,涉事女子缺乏安全意识,过于疏忽。她表示:“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向神仙烧‘金元宝’祈福,我经常在这两个日子前后烧,着火这个地方我之前烧过七八次”。从其解释来看,或许正是过去“没出过事”,才让她误以为在路口烧纸不会有什么问题,其中的安全隐患被严重低估了。“烧完纸,我用木棍简单扒拉了一下就离开了,没有用土掩埋或用水浇等方式进行处理,也没有确认灰烬是否烧透”。烧纸祈福之后,她并未进行必要的处理,也让风险进一步扩大,最终酿成这起事故。

  尽管烧纸祈福是十分普遍的传统风俗,但也需要符合文明规范,严防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城市街区、路口和山林中,一个未能熄灭的小火苗,都可能引发火灾、酿成大祸。对此,需要高度警惕,格外小心,加强对安全隐患与事故的预防意识。

  消防部门针对上述事件提醒:“严禁在山林、草地、高压线下等禁火区域焚烧。根据相关法律,过失引发火灾的,将面临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清明节将至,烧纸祈福引发的安全风险也变大了。就在上述事件发生前后,北京朝阳警方在3月29日、4月1日分别查处因祭祀烧纸引发火情的行为,事发地分别是看似“安全”的空地和草地。但自然环境的变化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即便烧纸的时候,看似不会引发火情,但一旦突然起风,可能就会点燃周围的易燃物,其安全风险绝不容小觑。翻看之前的媒体报道,几乎每年都有人因为烧纸而引发火情,轻则被罚款,重则被追究刑事责任,教训十分深刻。

  事实上,全国不少地方都有相关规定,明确禁止不文明的祭扫行为。2020年4月通过的《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不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青岛市也曾发布《青岛市禁止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规定》,鼓励和倡导文明、绿色祭奠,“在城市道路、广场、居民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焚烧或者抛撒丧葬祭奠物品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还有一些城市在特定的时期有相关的规定,比如成都市曾发布《关于中元节期间禁止在公共场所焚烧祭祀用品的通告》,禁止在规定区域的道路、广场、河边、树林、草坪等公共场所焚烧香蜡纸钱等祭祀用品,同时禁止沿街兜售香蜡纸钱等祭祀用品。

  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同时,祈福者还需要改变观念,在现代文明与传统风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表达哀思。比如,敬献鲜花既无安全风险又十分文明,已经是不少人采取的祈福方式。还有,近年来愈发流行的网络祭扫,不仅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还能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安全风险,是更符合文明发展方向的祈福方式。

责任编辑:杨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