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斗转星移,中国船舶工业再创辉煌

发稿时间:2024-10-17 09:54:00 作者:张哲宁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我国2024年前三季度造船业最新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我国造船完工量3634万载重吨,占全球总量的55.1%;新接订单量8711万载重吨,全球占比74.7%;截至9月底,手持订单量19330万载重吨,全球占比61.4%,再次引发世界关注。

  船舶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造船中心的转移,往往也折射出世界格局的改变。十五世纪我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这些世界造船中心,都对当时的国际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今,中国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中心,亦是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反映。

  从船舶设计、材料配置、加工制造到最终下水,船舶工业的每个环节都有满满的“含金量”。譬如,中国船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我国钢铁产量的支持。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2023年钢产量达10.19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54%,这也是我国连续第28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首位。此外,随着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目前我国造船用钢已经实现了97%的国产化,双相不锈钢和止裂板等已实现国产化替代。

  中国造船能力的提升,也为建造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打下了基础。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空母舰挺进深蓝,“万吨大驱”破浪前行,助力中国成为周边地区和平发展的压舱石。

  我国船舶工业既有数量,也有质量,其突出的创新能力和过硬的技术实力也体现在民用和商用船舶上。2023年1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交付,突破了我国此前难以自主制造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船型,摘下了这颗造船工业的“明珠”。

  在交出一张张成绩单的同时,我国船舶制造业不忘寻找新的方向。在全球掀起的脱碳潮流的背景下,我国造船业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主动迎合世界对环保船舶的需求,走在全球海事工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通过应用液化天然气、甲醇、液氨等绿色新燃料作为船舶动力;优化船舶动力装置,增加脱硫系统等新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承接了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到2025年,我国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计划超过 50%。这一转变不仅为中国制造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更大优势和先机,也彰显出中国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大国担当。

责任编辑: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