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高校领导体验学生宿舍,“住不住进去还是不一样”

发稿时间:2024-09-23 09:24:00 作者:王钟的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校长真会在学生宿舍住一周吗?新学期开始前,浙江工商大学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入住学生宿舍一事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点赞“建议所有高校都学学”“管理和服务学生就该少些口号,多些实干”,但也有人质疑此举属于“作秀”——“确定不是拍照打卡吗?”

  日前,该校党委书记郁建兴回应媒体表示,除了每天有一人在其他校区值班,所有校领导9月2日至7日都住在教工路校区学生宿舍,并坦言自己一把年纪,“老骨头”在硬板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从媒体报道来看,这所高校领导试住学生宿舍的事不假。试住的效果也可谓立竿见影:“第一天检查基础设施时就找出30个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该校教职员工也反馈:“你们住进去、不住进去还是不一样。”

  高校领导试住学生宿舍,为何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一个原因可能是,在人们的印象中,高校领导离普通学生的距离还是有些“远”,对学生真实生活的调研有待加强。高校开学季,领导到学生宿舍视察情况并不少见,属于很多学校的惯例,但要说真正了解学生需求,恐怕短暂的视察还是不太够。

  正如《中国教育报》的评论所指出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校领导注重一线调研,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积极的示范意义,能够促进形成决策科学化的良好风气。”

  对学生生活的调查研究,不能仅停留于表面的观察,也不能依赖于间接的汇报。诚然,学生反映生活诉求有各种渠道,可以通过辅导员、教师、校长邮箱等,但这些途径毕竟距离学校决策曾还有一定距离,往往也意味着问题暴露已有一段时间。学校领导主动查找问题,进行“零距离”的体验,对于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当然,正如上观新闻一篇评论所言:“并不是说每一位校长都要‘亲力亲为’发现问题,学校更应该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动态关注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跟进解决。”高校领导日常行政事务都很繁忙,通常还肩负着科研和教学工作,很难长期和学生一起吃住。重要的是,从被动地“应付”问题,转为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校领导试住学生宿舍,也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的落实。针对“对大学生的住宿条件不用太在意”的言论,郁建兴表示:“年轻人肯定要吃苦才能成长,但今天年轻人吃苦的场景与我们那代人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没必要在吃住行上找罪受——我们年轻时吃苦,就是为了后代不再吃同样的苦。”

  更何况,相比发展速度肉眼可见的校园建筑、教学设施、科研设备,不少高校的学生宿舍条件并未同等程度地改善。拿影响宿舍条件的关键指标——生均宿舍面积来说,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 191-2018),本科生宿舍建筑面积宜达10平方米,硕士生、博士生的指标分别为15平方米、20平方米。现实中,不少高校的学生宿舍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对此,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高校学生宿舍达标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学生宿舍面积总量缺口大、学生反映强烈的高校,原则上不得新增安排招生指标,问题突出的要压缩招生指标。

  《高校领导试住学生宿舍,让住宿问题从“边缘”走向“中心”》——红星新闻评论的标题一针见血。该文表示,“大学宿舍住得好不好,不只是一种个人化层面的体验,也关系到能否为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年代,从社交网络的反馈看,生活条件愈发成为学生选择高校的依据。尤其是在高考出分填报志愿的时候,类似“几人一个房间”“澡堂有没有隔间”“食堂饭菜可不可口”“有没有空调”等问题,常常成为考生的决策参考。高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不仅是关怀学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自身实现长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领导以怎样的姿态与学生相处,本质上也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究竟是自上而下的规训式教育,还是更加平等开放的启发式教育。上述红星新闻的评论也认为:“校领导试住其实也是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表明自己和学生身处一种平等的环境之内,彼此之间的交流获得了文件语言之外的对话空间,变成了一种个人化的沟通。”

责任编辑: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