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发生突发事件,法律保障记者采访报道

发稿时间:2024-07-05 09:07:00 作者:刘言 来源: 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

  摘要 中青评论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事件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制度。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应当做好新闻媒体服务引导工作,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事件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这部突发事件应对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对信息报送和发布、支持新闻媒体采访、舆论监督等作出了上述明确规定。

  这部法律规定的突发事件,包括了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以上四类事件应对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公开突发事件事态及其应对措施的相关信息,对于满足公众知情权、提高公众对应急管理措施认同度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诸多研究显示,一方面,良好的信息公开能够为公众提供充裕的资讯,缓解公众在受到危机威胁时遭遇的无助和焦虑,帮助其作出合理的个人行动决策,促使其采取理性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公开突发事件信息有助于增进公众对事态和政府应对工作的了解,是提高公众对应急管理措施认同度、配合度的有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突发事件的爆发极易伴随谣言滋生,及时、充分地公开突发事件信息可以防止谣言的产生和传播,避免危机应对工作因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而恶化。这些都离不开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

  有人认为,“这些事情等政府发布官方通报就好了,记者跑到突发事件现场,不是添乱吗?”对此,今年3月,总台央视记者在河北三河燕郊采访爆燃事故遇阻时,中国记协就曾发文《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进行回应:“记者如实报道现场情况,冷静专业客观进行报道,遵守新闻伦理规范,能最大程度缓解公众焦虑、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何况,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作用不仅体现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上。突发事件应对法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媒体的采访报道是信息收集的重要渠道。

  2021年,郑州发生了“7·20”特大暴雨灾害,郑州地铁5号线04502次列车行驶至海滩寺站至沙口路站上行区间时,遭遇涝水灌入、失电迫停,经疏散救援,953人安全撤出、14人死亡。

  赶到受灾现场的红星新闻记者潘俊文注意到,当地发布消息称,地铁5号线的水,是从地铁停车场灌进去的,他希望了解“水到底是怎么进去的?为什么水会进去?水进去之后有没有补救措施?”

  他在现场周边探访调查中发现,通报中写的一处防水墙被冲垮外,在停车场的西边和南边分别还有两处围墙被冲垮,露出七八米长的豁口,在停车场的西边也没有挡水围墙,只是一排临时搭建的蓝色铁皮围栏。通过测量和采访周围居民,他确认地铁停车场是该区域最低点,甚至比周围房地产楼盘低好几米。

  他还通过政府材料了解到,10年前,该区域还未建停车场时,就曾因积水问题上过郑州市“黑榜”。材料中提到的停车场东面的一条河不仅十年没有变化,甚至在暴雨之前被盖上水泥板,明渠变成暗渠是当地居民认为此次排水不畅,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结合对地铁轨道相关专家的采访,潘俊文发表了《郑州地铁5号线“进水口”调查》。

  “擅自变更设计、停车场挡水围墙质量不合格、五龙口停车场附近明沟排涝功能严重受损……”这些内容也反映在2022年1月国务院灾害调查组发布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中。3个月前,调查组专家曾找到潘俊文,告诉他“记者的调查报道对他们的调查和判断帮助很大,调查组去地铁停车场较晚,现场已经不在了,所以很多时候需要依托记者当时在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潘俊文回忆。

  突发事件应对法同时规定,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要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迟报、谎报、瞒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信息。在一些突发安全事件中,迟报、缓报、瞒报就直接影响到应急处置与救援效率,甚至事关人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曾在这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报道情况,是新闻媒体的职责,保障记者正常履职,此前在《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有所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此次,法律中专门规定“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突发事件中的新闻报道、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障的。

  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性措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也对新闻媒体提出了要求,要求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突发事件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公正,还应当开展法律法规、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等的公益宣传。新闻媒体也应落实好这些要求,履行好相应职责,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共同推动全社会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提高。(刘言)

责任编辑: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