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生在江苏扬州一辆公交汽车上的一幕,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7月23日,一名年轻女孩身着cos服(角色扮演服装)乘车前去参加漫展,没想到遭到了车上一名陌生男子的激烈辱骂。面对女孩独具个性、但并未违背公序良俗的穿着打扮,当事男子显然看不顺眼,以至于无法在公共场合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曝光的视频中,可以清晰地听到攻击性、侮辱性极强的不文明语言。
事件发生后,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这名男子的行为相当恶劣,有侵害对方人格权之嫌。其中,有些网友自己就是cos爱好者,自然为同好的遭遇感到不平。也有很多网友虽然并非“此道中人”,但同样认为:任何人都无权因为主观好恶,便公然对他人横加侮辱。
面对记者采访,无辜被骂的女孩希望对方给自己的父母道歉。扬州警方也表态称,目前已对此事展开调查。在公共场合骂人,看似“小事”,实则已经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可以处以5日以下行政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由当地警方介入处理,既能作出公正裁决,彰显法治精神,也能形成示范效应,让大众对群己边界有更明确的认知,以免有人循着类似的逻辑,做出和这名男子一样的荒唐之事。
近年来,有个概念常常成为公共讨论的焦点,叫做“穿衣自由”。围绕这个概念,社会各界有各种意见和讨论。同一件衣服,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十分正常,在另一些人眼中却不甚得体。类似的争论,很难在一时分出绝对的对错。某类服装能不能享受无所顾忌的“穿衣自由”,还需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社会共识。
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有人穿了某种衣服出门,让另一些人看不顺眼的情况。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穿衣者只要不在意旁人的目光,大可以我行我素,用行动拓宽“穿衣自由”的边界;那些对此看着不顺眼的人,也可以回到自己的私域,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在网上发帖寻找共鸣。但是,倘若有人因为不喜欢别人的穿着,就在公共场所撒泼耍赖、口出恶言,问题的关键便不再是“穿衣自由”的事,而上升到了法治层面。
在这起事件中,真正该问的问题是:当事男子在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与事时,有没有随心所欲的“骂人自由”?对于这个问题,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法律常识,都会知道,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法律平等地保护每一个人的人格权,每个公民的主观感受、个人意志,都不能凌驾于其他公民的法定权利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骂人好像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但如果一个人的辱骂让对方感受到了侮辱与不适,对方当然有权追究骂人者的责任,使其受到相应的惩罚。
如今,骂人男子虽然尚未受到警方处罚,但已经因为自己随意骂人的行为受到了舆论的批评,算得上是一个教训。这个教训提醒着所有人:我们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必须对他人保持基本的尊重。如果记不住或是不愿记住这一点,就要准备好为侵犯他人权利付出代价。
而且,正如有网友设问的:倘若当天穿着cos服上车的是个肌肉发达、神色彪悍的精壮小伙,这位骂人的男子,还敢这样发作吗?在某种程度上,看似难以控制的情绪,也是有选择性的——欺软怕硬正是其底色。一名穿着cos服的年轻女孩,看起来比骂人男子弱小得多,或许,正因如此,让他产生了对方“好欺负”的错觉,继而口出恶言。对此,唯有让法律和社会共识的力量强硬起来,才能让这些缺乏边界感的人有所忌惮,牢记“尊重”二字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