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追问16岁少女“逃婚”事件:有没有“包办婚姻”的法盲?

发稿时间:2023-02-22 09:35:00 作者:王钟的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境内高速公路服务区,一名16岁少女躲在厕所里,报警称被人胁迫急需解救。警方介入后,少女表示父母在没有经过她同意的情况下,将她许配给当地男子,并收了26万元彩礼,于是她出逃广东。但是,男方带上家人朋友奔赴广东,强行将其从工厂宿舍拉回四川老家,她只好在路上报了警。

图片来源:广西新闻频道

  据少女家乡的四川凉山普格县妇联工作人员回应,正在核实相关情况。2月21日,女孩老家村干部称,她已经回到老家,村里已派村组干部守护,女孩的安全得到保障,目前已给双方做思想工作,动员女方家退还彩礼。

  “16岁少女逃婚”事件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尽管在警方介入后,女孩的人身安全已得到保证,但人们仍然关心着此事的后续发展。女孩陈诉的“逼婚”是否存在?回老家以后,她能否得到家人的善待?她还会不会继续被强迫出嫁?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给这起事件画上圆满的句号。

  如果女孩的遭遇属实,那些侵犯她人身权利的人明显违反多条法律。过去的婚姻法、现行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第二条就规定我国实施“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第三条明确“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还有法律工作者引用刑法“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更何况,16岁根本没到法律认可的最低结婚年龄。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女孩都不应该早早结婚,更不应该被逼婚、限制自由。

  根据女孩的陈述,她的父母收了26万元彩礼。而在很多网友的理解里,这笔“彩礼”实际上就是买卖婚姻的证据。对此,执法部门也要跟进详查,明确所谓“彩礼”的性质,给关心此事的公众一个交代。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发酵以后,在多家媒体报道中,当地是否存在“包办婚姻”现象存在不同说法。比如,有媒体采访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得知该事件后他“也挺震惊的”,并称在凉山生活了20多年,也都没听说过未成年人被包办婚姻;而另一家媒体采访了曾在大凉山服务的志愿者,受访者表示不少家庭会在女儿出生后,就将其终身大事定好,到了指定年纪,女儿就要跟对方结婚生子。

图片来源:广西新闻频道

  除了关心16岁女孩被“包办婚姻”是否属实,还要追问当地是否存在类似现象。这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履行职责,也需要媒体和社会监督力量的介入。众所周知,作为一种婚姻陋习,“包办婚姻”往往隐藏在家庭内部,是政府社会力量干预的盲区。这也是很多人担心的地方:女孩回家以后,如果她的父母不放弃彩礼、不放弃包办婚姻,她的自由仍然无法得到保障。

  就算女孩家人在政府部门督促下,退回了彩礼,暂时打消了“包办婚姻”的念头,但女孩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仍然有待外部关切。发生了这样的事,期待女孩家庭从此洗心革面,女孩拥有一个健康、温馨、美满的成长环境,固然是人们美好的期待,不过,现实常常是残酷的,观念的扭转也并非在朝夕之间,人们有理由担心女孩在家里的处境。

  因此,事情调查清楚之后,政府部门、妇联组织和志愿者要保持关注,定期回访,给予必要的扶持助力。女孩很快就要成年,有权利自主选择未来的人生,比如到远离家乡的地方闯荡。很多时候,给陷于类似处境的年轻人介绍一个工作,创造一个新的奋斗机会,她们的人生就会从此不同,翻开崭新的、属于自己的篇章。

  人不是用来交换的“物品”。充分保障婚姻自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前提。这起16岁少女“逃婚”事件的真相,还等待有关部门继续调查,如果确实存在违法犯罪事实,必须以绝不姑息的态度加以处置。而对于当地的青少年、妇女权益保障工作而言,更需要加大力度补足短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防止未成年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王钟的)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