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发稿时间:2022-09-13 13:39:00 作者:杨鑫宇 来源: 中青评论微信公众号

  9月10日,又一个中秋节如期而至。此时此刻,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城市之间的人员流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对以“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是,在节日氛围的环绕之下,人们依然想出各种办法欢度佳节,努力留下美好的中秋回忆。适逢其时,各家媒体也纷纷围绕节日话题发表相关评论,针对与中秋有关的的方方面面,发出了各自的声音。

  其中,光明网评论员文章用一系列隽永的古诗词,写出了国人对中秋佳节寄托的情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丹桂扶疏,银蟾依约,千古佳今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字字句句都书写着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文化与精神。

  感怀于这些诗句的力量,作者写道:“数千年来,这些诗赋画卷,连同它们记录的悲欢与离合,蕴藏的意绪与哲思,承载的个人情怀与集体情愫,共同写进了我们的民族记忆。那倾泻的月光,是国人最可信赖的心灵凭依;那月光下的中秋,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的认同、沟通与凝聚方式,积蓄起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相比于光明网评论员为全国读者送上的祝福,以及对中秋文化的感怀。在那些疫情管控相对严格,又面临一些其他困难的地方,本地媒体更多发出的是劝慰与“鼓劲”的声音。其中,广东中山网发表“中山评论”,在标题中写道“月亮走,我不走”,在发出节日祝福的同时强调了减少人员流动的重要性,倡导市民“就地过节”。

  文章写道:“大规模的人员跨区域流动,以及因小长假而可能出现的人员聚集,显然会给病毒传播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机。在疫情防控面前,从来就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倡导就地过节,‘月亮走,我不走’并非一句没有人情味的号召。恰恰相反,这是为了更好的团圆。毕竟,每个人都有保护家人的责任,也有共同防控疫情的担当。”

  而在四川,除了以成都为中心的疫情之外,当地还在今年中秋节前遭遇了高温、停电、山火、地震等一系列意外打击。面对这些磨砺与考验,四川人民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也承受了太多太多。时值中秋,四川日报官方网站发表“天府评论”《在中秋月光里照出你我的奋斗》,回顾了这些过往,并以温情的笔调向读者发出了鼓励。

  文章没有回避人们的负面情绪,开篇就说:“今年的中秋可谓来之不易,从开年以来经济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到一轮又一轮的本土疫情,从暴雨洪涝灾害,到罕见高温干旱,从熊熊燃烧的山火,到突发的地震等,困难一个接一个,有经济上的,也有疫情方面的,更有自然方面的,可谓防不胜防。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我们都没法躲避与逃避,只能咬紧牙关,直面困难。”但作者随即表示:“在接踵而至的困难中,每个人都在拼搏,都在勇敢地抗争,经历磨难后的我们,更懂得中秋月圆的来之不易,更珍惜这份静谧与安好。”在文章中,作者还向奋战在抗震救灾防疫一线的救援人员、志愿者、基层干部等群体致敬,表示“正是有了这些节日里的坚守者、奉献者、奋斗者,才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才让我们有了这份赏月的闲情逸致”。

  除了这些着眼点较为宏大的节日评论,也有多家媒体将目光对准了与节日相伴生的社会问题。其中,在每年中秋都会引发关注的,非“月饼那些事”莫属。

  针对老生常谈的高价月饼、过度包装等现象,央视评论提出“让月饼回归本味,让佳节清清爽爽”,文章写道:“这些年来,在商家的营销噱头炒作下,市场上有些月饼越卖价格越贵,包装越来越奢侈,不仅与绿色低碳发展背道而驰,与传统文化本源异化脱节,更暗藏‘四风’风险,形成不良示范影响,正如有人所戏谑的‘买的不吃,吃的不买’。国家层面出手着力整治,原因正在于此,可谓月饼事小,兹事体大。”

  在另一篇媒体评论中,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朱昌俊则关注到了“数字月饼”这一新现象。从媒体调查来看,所谓的“数字月饼”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月饼营销中植入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或者说噱头,也就是“购买实物产品+赠送数字月饼”;另一种,则纯粹是虚拟的月饼。由于发行量稀少,再加上一些大平台的加持,这些纯粹虚拟的“数字月饼”在二手交易平台被炒到了天价。如一款编号为9的数字月饼的卖价高达38888元。

  针对这一现象,作者认为:“很明显,这样的‘数字月饼’,实际与月饼已经没有什么关系,而不过是披着月饼外衣的金融产品,它卖的不是月饼,而是给消费者画饼。所以,这背后玩的还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别看它在一定阶段可能被炒得火热,但一旦热度下降,就很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最终总有人买单。所以,想在这个上面赚一把,别月饼吃不成,还让自己做了韭菜。”

  其实,正如央视评论所写:过中秋,吃月饼,吃的是味道,品的是心意,传承的是文化。面对节日,我们不妨暂时卸下压力、不想那些令人苦恼的烦心事,专注于与在乎的人相处。如果能从中得到一点慰藉,便没有浪费美好的月光。(杨鑫宇)

责任编辑: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