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40万元培训费打水漂,别只顾说家长“冤大头”

发稿时间:2021-06-19 13:39:00 作者:黄帅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日前,一位母亲充值40万元给孩子报培训班的话题在网上走红,但令人震惊的还不只是这笔高昂的学费,而是这些钱竟然大多都打了水漂——她一共购买了2000多课时,但只上了610节课,报名的校外培训机构就倒闭了,还剩价值30多万元的课程没上。据报道,这位母亲并不是什么“土豪”,经济条件很一般。因为自己34岁才生了孩子,信奉“拿钱砸也要砸出一个坑来”的道理,以至于不惜欠债也要让孩子上昂贵的课程,把希望都寄托在培训班上。

  这位母亲的经历并非个案。最近,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校外培训行业步入“强监管时代”。经过前几年的“野蛮生长”,大量资本流入校外培训机构,一些商家也本着粗放管理与大水漫灌的发展思路,没能真正把重心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抵御财务风险上。如今,一些机构相继“爆雷”,也是盲目扩张后的必然结果。

  但是,这可苦了那些一心为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正如媒体在报道中所说:“预存课时费越多的家庭,手头反而越拮据。一旦培训机构关门,他们既无闲钱继续请家教补课,也无精力追讨欠款。”这正是一些家长现状的真实写照。

  对此,舆论场上有一些声音将家长称为“冤大头”,如今面临这样的困境,也是“自作自受”。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此事中家长是受害者,应该得到社会的同情与理解。虽然一些教育机构的资金链断了,或者直接关门、跑路了,但它们依然要对此负有法律责任。

  也有不少网民的态度倾向于“恨铁不成钢”——“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是愚蠢的”,还有“即便教育机构没崩盘,可能家庭财务也得崩盘了”之类的言论,得到了不少网民的认同。

  平心而论,这些话虽然有些刺耳,但“话糙理不糙”,家长虽然应该对孩子有足够的关爱,但也应该量力而为。对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几十万的培训班学费无疑是笔不小的开支。

  更何况,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能否对得起这笔钱,也是个未知数。与其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教育机构身上,不如多想想家庭教育能给孩子多少帮助。而且,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与情绪,只是一味给孩子施加各种校外培训的压力,甚至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也未必能给孩子真正带来多少“进步”,更遑论获得人生幸福了。

  随着相关部门强力监管的落实,想必校外培训机构的诸多乱象,将会得到较大力度的清理。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业,校外培训的角色是有限的,它有存在的必要,却不应该承担太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扮演的角色应当更加重要。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