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考前“拜神”的学理阐释

发稿时间:2015-06-05 17:3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又到一年高考时,各地求神问佛之风也愈演愈烈。就在前几天,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近千名高三陪读家长抢拜“神树”,抢烧头炷香,结果引发火灾,幸好扑救及时,才没酿成大祸。每逢高考季来临,总免不了要爆出各地学校雷人励志标语、家长求神拜佛祈福的新闻事件。只不过,今年安徽毛坦中学陪读家长因为跪拜神树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实际上,高考、中考前“烧香拜佛”现象在全国各地已屡见不鲜。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曾被外媒冠以“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之名,这里也可能是全世界香火最旺的中学,越来越旺的香火经济吸引着各路陪读家长。更有甚者,数字化时代,拜神方式也有了变化,家长们的祭拜活动纷纷挪到了网上的家长论坛里。在某高考家长论坛,首页最火的两个帖子就是“网上拜菩萨”,在网上膜拜的家长络绎不绝。有专家认为,“拜神”其实是学生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以此给自己增添信心,排除道德、迷信等说法,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这种做法试试也无妨。不可否认,“拜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正面的心理暗示作用,间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然而,迷信总是与封建、落后相连,连乡间不识字的阿婆在聊天时都会冒出“迷信是不好的”。诡异的是,自欺欺人的迷信竟然在学生及家长中间大有市场,迷信真如某些专家所言那般无关紧要且大有裨益吗?

 

  科学与迷信有着严格的界限分野,愚昧迷信是与科学相对立的以崇拜鬼神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观念,其实质是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实践上的蒙昧主义,是欺骗与迷惑。然而,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过于片面强调抓经济,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淡化了思想教育工作,使封建迷信活动逐渐抬头,由隐蔽变为公开,从偏远山村走向城镇。笔者想说的是,一般人参与迷信活动,一般仅限于自身,或影响家庭而已,而莘莘学子就不同了,它们关乎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倘若学校听之任之,甚至带着“教育”一同介人,这就难免要出现“科普薄弱”、“鬼神干政”等怪现象,不但伤风败俗,甚至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

 

  鲁迅曾对这些至今还颇有市场的迷信活动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观念和典型的迷信行为,他深感悲哀的是:“自从由帝国成为民国以来,上层的改变是不少了,无教育的农民,却还未得到一点什么新的有益的东西,依然是旧日的迷信,旧日的讹传,在拚命的救死和逃死中自速其死。”在鲁迅看来,由于道教的各种迷信和巫术活动充斥了整个社会,使得人们不修人事,群趋鬼道,不相信科学的力量,整个社会弥漫着“鬼气”和“妖气”。反观今日之社会,高考在即兴“拜神”,虔诚考生每日一拜,“鬼气”和“妖气”之盛可见一斑。

 

  说到教育目的是什么,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提出了“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斯宾塞认为,生活应当是教育价值的核心,教育的目的应当围绕“完满生活”展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人的尊重是在懂得了人的价值后建立起来的,我们封建习俗中有很多东西,实际上是在没有真正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时所产生的。无论是自然的因素也好,还是社会的、人为的因素也罢,当越来越多的人偏离正道,一旦面对残酷的现实就显得无所适从,就求助于封建迷信活动,这无疑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郭立场)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