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夏天,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企业家回信,肯定了他们“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胆识和勇气,并勉励他们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正所谓英雄惺惺相惜,一路走来,习近平多少“敢为人先”的事例被人们广为称赞。在三十多年前的河北正定县,习近平力推“大包干”的那段往事仍历历在目。
1982年,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刚来正定,就做了一件别人不敢做却又想做的事。一天晚上,看完报纸,习近平就急匆匆赶到县长程宝怀的办公室,推门便喊:“老程,你看报纸没有?南方一些地方正推行农业‘大包干’,效果不错。河北省还没有启动,咱们县能不能先行一步,选个经济落后的公社,先搞个试点,然后在全县推广。”程宝怀听后,十分高兴,说:“我早有此意,曾经和冯书记交换过意见。可是冯书记说,现在还不能搞,等等中央文件再说,等省里有了新精神再考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冒尖犯错误。”听了程宝怀的话,习近平顿了顿说道:“我认为‘大包干’是件好事,是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的好方法。‘大包干’分配简单,农民容易接受。这样吧,你和玉兰同志谈谈,我去找冯书记通通气。”就这样,在习近平推动下,“大包干”试点在经济落后、生产条件差、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公社搞了起来。
“大包干”搞起来了,但质疑声、胆怯声也随之而来。刚开始,不少干部心存疑虑,大家都怕犯方向错误、路线错误,甚至有人编了顺口溜:“先分房、后分地,一步一步往后退,最后退到旧社会。”此时的习近平却没有丝毫动摇。后来,里双店当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人均收入从148元直接增加到400多元,让地处“北疆沙土园”的里双店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省内外的参观者。
人民富起来的事实摆在那里。此后,“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开,而且还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如今看来,正是由于习近平敢作敢为,打破束缚,没有把机遇束之高阁,才奠定了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
28岁的习近平拥有敢作敢为的胆识,而今掌管一国的习近平更显露出“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气魄。在改革发展面前,他亲自挂帅,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在治党治军面前,他铁腕治吏,敢于“苍蝇、老虎一起打”。他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说,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他还说,各地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地推进改革。敢想、敢做、敢当,习近平反复推崇并身体力行着。(学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