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由圣诞节与祭孔日的对比浅析中西文化

发稿时间:2014-12-25 08:29:00 来源: 子曰师说 中国青年网

     (一)神与人

  孔子与耶稣,在东西方都曾被他们的信众称作是“圣人”,《圣经》中记载耶稣称“我是世界的光”,而《朱子语类》记载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言,把圣人看作是尘世光亮、照耀世间,这种崇拜确实是很近似的。但是,两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耶稣的定位,是神,他是作为神的独生子的身份降临人世的,是以人类的救世主的形象来救赎世人的。在基督教的信条当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而儒家开创者孔子,即使在后世被抬高到“素王”的地位、被尊崇到“至圣”的高度,也依然定位在“人”。孔子生前死后的贡献与影响,使他当仁不让地被看做是圣人、是贤人、是道德高尚的大人、是才智超凡的君子,但无论如何,落脚点始终在于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

  孔子名丘、字仲尼,所以他被世人尊称为“尼父”,而上帝被称呼为“圣父”;圣父是天国无所不能的神,而尼父只是人间一个可爱的老头儿。

  我们说的儒家文化,是指儒学,而非儒教。作为宗教的基督教,需要一个高于人类的神秘力量存在,而作为文化的儒学,则不需要,需要的只是人间的智者。

  所以与基督文化信上帝的三位一体相比,中国儒家信奉的是依圣人之言而成为更好的人,无论是信奉的对象还是要成就的目标,都是世间之人。

  儒家文化,是一种讨论为人处世之德法的君子型文化。

责任编辑:褚津笙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