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者剧与《北平无战事》

发稿时间:2014-10-24 10:40:01 来源: 中国网 中国青年网

  这两天有个词很火,“学者剧”是也。所谓的“学者剧”,“文化性”是最显著标签。其最大的受众群体,是拥有一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男性知识分子。“学者剧”注定是高冷和孤傲的。它可能得不到大妈们的拥簇,也得不到玛丽苏和杀马特们的点赞,甚至收视率和网络点击也可能惨淡收场,但是它却具备成为“经典”的实力。(据《学者剧育成指南》)

  对不起,我不是“学者剧”的“受众群体”,对《北平无战事》更谈不上喜爱。事实上,让我喜欢一个热播剧,是很容易的。譬如前段时间有一个剧很火,网络不断热传,七十多集播完,网络上还在说好,我就看了,果然不错,可以看下去,即便能猜到结局如何,还是想看下去,这就是我所谓的好剧,对了,这个热播剧叫《勇敢的心》。

  我开始是很排斥《勇敢的心》的,用了奥斯卡获奖影片的名字,感觉就像山寨剧,主角是似乎永远上不了台面的杨志刚,可门户网站不断推介,大家都说可以看下去,不看总觉得会落伍。看了果然还不错。这种经历感觉,当年的《潜伏》有,《黎明之前》也有,近些年的经典剧都如此。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群众的眼光,不管你多么孤傲,多么“有品味”,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多你看了也会觉得好。

  可惜,这种经历和感觉不适用《北平无站事》。门户网站不停说好,我不禁心痒,以前经典剧都得到门户网站的热炒,这个剧是否又一个经典?抗战雷剧、矫情韩剧横行的当下,错过一个经典国产剧简直是罪过。没等播完,我就特地腾出时间追看此剧。这个经历很糟糕,我愣是没看懂,如果看了2集说没看懂那是武断,可我看了四集,不仅没看懂,也失去了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又不是为大场面、大解密玩铺垫预设,观众看了3个小时还没看懂,你凭什么让他们看剩下的49集?估计制作方知道大多观众不买账,所以找了不少所谓精英在门户网站上做话题,“学者剧”等各种解读应运而生。还抛出”精英受众群体”的言论,太小瞧我等屌丝、大妈、杀马特的欣赏能力了。此前经典剧目的认证,这些人不是和所谓精英受众群体站在一起?说《北平无站事》像美剧,我等屌丝、杀马特不也如精英群体一样昼夜追看《越狱》、《24小时》?

  别拿“学者剧”粉饰《北平无战事》。故事讲不好,创作者不停强化自我意识,只是想看剧集愉悦身心的大众是不会买账的。看剧集不是做科学研究,干吗强求所有人有编剧的洞察、分析力?演员是厉害,动辄演帝级别,可就因为他们在此剧中出现就给他们带上“学者剧”高帽,评论者就差说“《北平无战事》什么都好,你说不好是因为你水平不够”了。

  一方面是孤芳自赏,一方面又不甘收视的失败。制作方如此心态导致《北平无战事》今日的网络样态。拼命的找枪手在网上自夸,又要贬损“沉默的大多数”没欣赏能力。待浮华褪尽,历史会给此剧一个公道的交代。

  最后想说一句,我向来是很欣赏刘烨的,他的《血色浪漫》是我最欣赏的内地剧集。为了刘烨,我是真心看此剧了,但我看到的是造作、装逼、摆酷的方孟敖。

  《北平无战事》中方孟敖接受审判的一幕,那么多部下和他整齐划一的动作,声势很大,也很拉风,可是想表达什么?表现方上校的带兵有方、人格魅力吗?若要表现这一点,不是有很多小细节可以设计吗?这些小细节不是更可以展现金马演帝的演技?做的太过,估计连“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中年男人”也会嫌烦。

  对了,全剧就如此幕一样,声势很大,想表达的太多,可观众却早早失去了看下去的欲望。别拿“学者剧”粉饰《北平无战事》了,真正的“学者剧”不是这样拍的,唬谁呢?(程振伟

责任编辑:王秀丽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