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陈伟,2005年从教以来做了4年班主任。近期发表博文《学生会:大学最阴暗的一角》,称“大学的团委和学生会,早已成为高校的藏污纳垢之地”。引发了社会热议。
“有限的支教名额被校级学生组织瓜分”;“每年换届阶段学生会竞争对手之间暗中互相倾轧、手段极其卑劣”,“学生组织公款吃喝盛行”, “学生会干部,官腔连篇,言不由衷,无出其外,败坏了人大学生的形象。”尽管陈伟副教授说的是他在人民大学看到的现象。但是,放眼望去,其他许多大学的学生会何尝不是这样呢?
担任干部、入党,既能锻炼社会交际能力,培养领导管理能力,又有利于获取高额奖学金回报,为就业争取筹码。从投资性价比来看,大学生花钱买“学生官”,做的绝非亏本生意。长此以往,学校将成“卖官鬻爵”的实习基地,学生时代染上“官瘾”,走上社会,岂不变本加厉,大胆挤入买官卖官队伍?此举不仅对寒门学子与不愿意掏腰包买官的学生极不公平,而且与大学办学宗旨背道而驰。
高校学生会、班委会充满铜臭气息,不仅扭曲了学生会、班委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本质,而且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陈伟副教授的批评固然让有些学生干部不好接受,但是校方不可等闲视之,而应反思。把学生会、班委会选举、奖学金评定、入党、就业这类信息,充分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全体师生的公开监督。(胡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