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4月29日,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创新哲学研究分会发展咨询会暨创新哲学基本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议以“哲学创新的当代价值”为主题,与会专家聚焦创新哲学基本问题,深入探讨哲学创新的本质、创新哲学的实践路径以及创新哲学的最终旨趣。
哲学创新的本质在于实践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安启念提出,哲学创新的本质并非停留于思维层面的突破,而是根植于实践创新的历史进程。创新是人类主体性的体现,创新思维离不开创新实践,唯有通过实践,自然界得以对象化,生产活动才能获得科学解释,人类本质力量才能得以现实确证,整个世界历史都是人通过劳动而不断创造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枢纽在于实践,需严格区分认识的本质与认识的方法,旧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我们要改变世界,也就是创新世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认为,要直面西方哲学体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危机,勇于构建新文明观,推动中西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融合,构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框架。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的深化与拓展,创新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和破解各类发展难题的关键,要通过实践导向的方法论革新,实现哲学从“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超越。在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成龙看来,创新要面向理论、面向现实、面向传统、面向未来,体现理论创造的新颖性、实践导向的效用性、社会嵌入的互动性以及历史发展的时代性。
与会专家认为,哲学研究亟须立足“两个结合”的历史方位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语境,通过系统性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知识体系,破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密码。
会议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创新哲学分会主办,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