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独立,更是重塑了世界政治格局,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应当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根基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伤亡超过1亿人。其中,中国和苏联作为亚洲和欧洲主战场,分别付出了超过3500万、27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和处境最艰难、付出代价最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二战历史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记忆,尊重历史真相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必要前提。值得警惕的是,否认二战成果、篡改二战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不断以各种面目卷土重来,妄图重构符合国际政治博弈私利的历史记忆。例如,日本长期鼓吹所谓“受害论”,西方一些国家将德波战争作为“二战起点”,有的国家近年来在二战叙事中过度强调自身作用。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受害国人民的情感,更破坏了国际社会的互信基础,侵蚀着国际合作的历史共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共同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正确二战史观着眼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强调各国、各民族的命运相连,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只有各国秉持正确二战史观,方能打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历史悲剧循环,真正做到以合作取代对立、以共赢化解纷争。
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保障
现行国际秩序是二战后国际社会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建立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与运行机制,其要旨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80年来,这一国际秩序通过安理会协调、国际法约束等手段,成功避免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有效维护了全球总体稳定;推动全球GDP总量从1960年的约1.37万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106.17万亿美元,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空前繁荣;将人的尊严与权利上升为国际共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层出不穷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冲击当前国际秩序,不仅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对立,更让世界经济复苏蒙上阴影,最终损害的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真正实现同呼吸、共命运。这一愿景的最终实现,需要各国大力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忠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始终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国际安全治理、发展合作、人权保障等领域的核心作用,推动现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让和平与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各国人民。
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义支撑
公平正义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道义基础。二战的胜利,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对法西斯主义侵略者的军事胜利,更是文明进步对野蛮反动的道义胜利,彰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终会驱散黑暗的历史铁律。在国际政治中,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核心要义在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确保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能平等地参与全球事务,享有公正的发展机会。当下,少数大国惯以“自由”“民主”“人权”为名,行霸权干涉之实,这种全方位的霸权行径严重破坏了国际公平正义,使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是国际社会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重要保障。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国际社会应坚守公平正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升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各国更应秉持“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态度,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共同推进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携手开创美好世界新纪元,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作者王新影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孔祥琦系该院博士研究生)
王新影 孔祥琦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3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