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习近平让发达地区向贫困县学什么

发稿时间:2016-04-07 10: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越是贫困地区习近平越是关心,而且是长期关注该地区的发展,并时刻都会尽心帮忙。他对当时宁德地区屏南县的感情就是这样“铁”。几十年过去了,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贯穿在闽东的发展过程中,主心骨是习近平教授给大家的摆脱贫困的智慧和勇气。广大干部群众唯有认识到这点,才不会辜负习近平当年在闽东打造的基础。

  屏南县创造的“山地开发结硕果”的景象曾让习近平十分欣慰。1991年5、6月份全省山地开发现场会在屏南县召开,原因是1991年屏南山地开发达到了全省规模第一,全县的山地开发由1700亩发展到6万亩。而从1987年才开始全面开发的屏南山地能在短短的三四年之内规模占据全省第一的位置,这里面有习近平长期关注的功劳。“穷则言变”,习近平在闽东工作的日子就是抱着这种志向带领干群共同奋斗的。屏南老区多的是山,搞山地开发是屏南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时多次到屏南调研农村工作,每去一次,他就对屏南的实际情况多了解一点,特别是1989年8月30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屏南石牛头村,当时他画龙点睛地说:“这里有种精神,石牛头精神,也是闽东精神。”在贫穷的屏南山区,习近平看到了闽东精神的力量。

  1992年长期在屏南从事山地开发的县农机局副局长代表屏南县参加了在福州红旗饭店召开的全省山地开发总结表彰会。此后,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全省山地开发文件上指示:福州五区八县向屏南学习。1992年底福州五区八县的主官共48批次来到屏南县,他们按照习近平的要求,深入学习屏南山地开发经验。

  屏南山地开发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离不开习近平的重视支持。首先他一次次到屏南调研给屏南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透过一张张老照片可以看到当年习近平是多么亲近群众。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困难群众。1988年11月2日,习近平陪同省领导到屏南县寿山乡看望扶贫工作队队员,并与他们亲切交谈,狭窄的房屋里面容不下几个人,没有多余的凳子,习近平就坐在床板上,听着扶贫队的工作人员细细诉说着。他把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闽东,同时对贫困县屏南更是情有独钟。

  时任屏南县委书记的蔡尔申若干年后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屏南有一点点发展变化,他都关注着。”屏南人民在习近平的鼓励下,1991年、1992年、1993年连续三年成为全省山地开发“冠军”,一时成为佳话。(学习大军)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