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未来:厚重责任体现中国大国风范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很快就要巴黎参加世界气候大会开幕式并作演讲,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世界传达走绿色、低碳、永续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承担对于世界气候变化的责任的有力声音。
就全球性气候问题而言,“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未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今人类的处境。气候的变化是全球性的,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人能够置身于事外。这意味应对气候危机是需要全人类共同承担的责任。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结,通过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奠定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基本原则。我们希望这次会议仍然坚持这一原则,公平地划分各国的责任份额,根据各国的能力来承担自己的责任。必须指出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份额。理由有三。首先,现在的世界气候危机是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积重难返的结果,发达国家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其次,发达国家现在仍是世界上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最多的地区。比如,2013年美国的人均碳排放20吨,是中国人均7.2吨的近3倍;比世界上最不发达地区国家就更多了。如果说,人人都有在地球上平等地生活权,显然发达国家在侵蚀着不发达国家人民的生存权利。再次,发达国家资金雄厚,技术领先,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这里,也有必要提出“碳排放量”和“碳享用量”两个概念,前者指为生产某个产品的碳排放量,后者指这些产品为谁所使用,使用者才是这些碳排放的真正受益者。据一项统计,2013年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超过了欧洲。假定这个统计是真实的,它与中国的生活水平比欧洲仍然落后很多的现实也很不符合。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很多产品都是为欧美发达国家所享用,如焦炭、服装等。欧美发达国家才是这些碳排放的享用者,这一部分碳排放量理应计算到他们的统计量上。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今仍面临着大量人口脱贫的艰巨任务。即便如此,从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也一直积极参与气候、环境方面的国际会议与议程,切实地采取着环保措施。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形成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理念。近年来,面临经济新常态,中国进行了结构调整。截至2014年底,中国的一、二、三产业结构为9.2%:42.6%:48.2%,大幅降低了单位GDP的碳排放依赖。2014年中国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33.8%,同期发达国家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下降幅度为15%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则基本未变。由于中国等国家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2014年全球在经济未出现衰退的情况下实现了碳排放量零增长。这些成就是中国展示给世界的一份漂亮的环保答卷。
日前,中国已经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其中规定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决心以创新驱动替代资源要素驱动型发展,实施绿色发展的理念。据悉中国这次还将设立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些都是中国主动为世界承担的一份厚重的责任,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
气候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球范围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气候治理新秩序。所谓民主,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在气候变化方面享有同样的发言权。所谓公正,是全世界人民的生存、发展权利一律平等;进一步言之,是资源权利的平等。所谓合理,是一个国家的责任和它的资源享用以及现有经济科技水平相适应。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话语权是主导性的,在人均资源享用方面的优势是压倒性的,而在责任承担方面,则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笔者建议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人均碳排放量的标准,超过部分为过度排放。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对于人均过度排放国家征收碳排放税,转移支付给环境损害严重的不发达地区,改善那里的环境状况,由此带动整个地球环境的改善。这或许是建立公正的国际治理体系的一个范本。(乔清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