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88年8月3日在寿宁调研座谈会上就曾说过:到闽东工作时间还不长,要到各县看看,对闽东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1989年7月19日这一天,习近平依靠步行来兑现对闽东“熟悉”的诺言,第一次徒步走进寿宁县下党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慰问群众。
当时的寿宁县还是一个贫困县,寿宁县下党乡农民的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是一个非常贫困、偏僻的山乡。这天清晨,东方的天空才微微泛出点白光,习近平已乘坐中巴车从寿宁县城出发,约9时到达寿宁县平溪乡上屏峰村。因下党乡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没有公路通往下党乡,所以习近平决定徒步进入下党乡。习近平冒着炎炎烈日,头戴着草帽、肩披着毛巾、手拄着木杖,以“独特”形象领着大伙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徒步走进下党乡下党村,期间历时2个多小时,跋涉15华里的山路。在听取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的工作汇报后,习近平对下党乡的发展策略和方向进行指导,并要求地、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下党乡的发展建设要优先考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解决群众困难。在鸾峰桥头露天空旷处临时布置的现场办公会上,习近平决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40多万元用于支持下党乡水电建设,以尽快解决下党乡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午后,习近平深入农户访贫问苦,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下午三时左右,习近平离开下党村,走羊肠小道、过独木桥,攀峭壁岩石,一路“披荆斩棘”,步行20多华里、2个多小时才到达溪源村。夜幕渐渐降临,习近平才开始返回寿宁县城关。从天未完全亮到天黑,这整整一天,一路风尘仆仆,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不畏环境的艰苦,习近平毅然决然徒步走进下党乡。是因“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的责任感,是因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爱,是关心百姓冷暖安危之心的驱使,更是心怀百姓生活生产、力求解决百姓生活困难的决心。那时的习近平已是如此关心、爱护百姓,现在的他更是身体力行,对百姓嘘寒问暖,与中国十三亿人民一家亲!
作者:学习大军
2014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