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学习邹碧华 给青春一个“使命”

发稿时间:2015-03-23 09: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4年12月1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去世,年仅47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称其为“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号召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向邹碧华同志学习。(人民网)

  青春,多么美好的字眼,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青春骄傲自豪。然而,没有使命的青春,对于自己、对于组织、对于社会或许都会是种遗憾。“我一直认为他有着重要的使命”,妻子这样回忆邹碧华。我们向邹碧华学习,也要做一个有使命的“燃灯者”,用自己的青春完成使命,让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让我们的社会温暖如春,让我们的国家充满光明。

  给青春一个使命,实现无愧于自己的理想。青春美好而又短暂,邹碧华用短暂的青春为自己伟大的理想奋斗着。他始终充满热情,无论在多难的条件下都不忘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六年的时间里,他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并利用业余时间,写成了广为传颂的《要件审判九步法》。邹碧华关心弱势群体,不仅在案件处理中力求公正,还力图从制度上维护上访群众的利益。他勇当司法改革的“擎旗者”,一生始终践行着自己敢啃“硬骨头”的誓言,将自身的微博和微信取名为“庭前独角兽”,这正是其坚定法治精神、恪尽法官职守的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都要以邹碧华为榜样,给自己的青春一个使命,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来学习,不断调整心态,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提高自己,锻炼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给青春一个使命,做出无愧于组织的成绩。投身司法事业26年,邹碧华始终保持火一样的激情,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忘记了自己,也忘记了家人,直至他生命最后一刻,依然奋战在司法阵地上。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了法官队伍里的“燃灯者”,不仅回报了组织,还带动了一大批人,前赴后继,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根植于人民,为事业而奋斗,也是我们的使命。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成为“燃灯者”有些遥远,但是,给自己青春一个使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却是可以付诸行动的。工作往往千丝万缕、群众需求也日趋多样,从繁杂着手,分清条理,对业务了然于胸,以最高的效率做好群众要求的事,又快又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们回报组织最好的方式。

  给青春一个使命,创造无愧于社会的价值。社会很大,个人很小,每个人都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总会创造对社会有用的价值。邹碧华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是他能数十年如一日,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日以继夜的学习,最终创作了《要件审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难问题解析》、《证券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展开与评述》等著作,这就是无愧于社会的价值。邹碧华不幸辞世的消息传出后,网上网下、体制内外,没有刻意组织和安排,掀起多达数十万法律人的自发悼念活动;甚至在外界看来与法官关系尖锐的律师圈,都纷纷对其英年早逝表示惋惜,对其人品学识表达敬佩。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每个人都应立足自身岗位,在实现个人理想和回报组织的过程中,用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行动铸就正气凛然的铮铮铁骨,用不悔的青春甘当人民的“燃灯者”,相信有一天也能创造出对社会应有的价值。

  “因为我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是邹碧华不变的信条,他用自己47年的青春和扎实的奋斗践行着自己朴素的信仰。新时期新常态下,邹碧华像一盏“明灯”,散发着属于自身的“光”和“热”。向邹碧华学习,做个乐于担当、敢于直面困难、甘于“点燃”自身的共产党员,给青春一个“使命”,给自己一个奋斗的理由,如此便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组织,也无愧于社会。青春无悔,争取做身边人的“燃灯者”,绽放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黄祖平)

责任编辑:褚津笙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