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远离“克莱登”,不做“方鸿渐”

发稿时间:2015-06-09 09: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62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7%的受访者直言现在“克莱登大学”多。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越来越多的人去国外学习和深造。其中,就有一些留学生惨遭“克莱登大学”欺骗,既损失了金钱,又赔上了时间。(6月8日《中国青年报》)

  按说现在是信息时代,足不出户就可通过互联网获取详尽的资信,教育部也对认可的国外大学做过公布。在这种背景下还要上当受骗,甘愿被“克莱登”大学宰上一刀,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可偏偏就有很多学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客观上说,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我国留学出国人数迅猛增长,2011年34万人,2012年40万人,2013年41万人……而2000年才是3.9万人,我国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二是自费留学市场“金矿”效应日益显现之后,必然吸引境外招生的目光。加上有的国家比如美国大学办学门槛低,许多州的教育法都允许学会、机构、个人、公司或组织成立大学并颁授学位,于是许多形形色色的“克莱登”大学应运而生,成了中国留学生的宿主。

  从主观上说,一些留学生动机不纯,恐怕是最大和最为直接的原因。诚如上述调查,57.9%的受访者表示一些学生只想出国镀金而不重视学些什么,42.7%的受访者认为一些人对国外学历和文凭抱有情结。这些因素相互叠加,难免会出现上当受骗的情形。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为我们刻画了“方鸿渐”的艺术形象,而方鸿渐的栩栩如生,离不开“克莱登大学”的衬托。或者说,两者是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倘若没有学中文的方鸿渐盲目出国“深造”的滑稽,四年中倒换了三所大学,在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了几门功课,结果兴趣颇广心得全无,夸夸其谈别无所长,无奈之下,临回国时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算是对父亲、丈人的交代。你看需求和供给之间,不是相互依存又是什么?

  所以,要想避免“克莱登大学”的骗局,首要的还是端正留学的目的。在解决了这个内因之后,也让一些外因不复存在。比如畅通了解国外大学资质的权威渠道,斩断一些非法留学中介机构误导学生的链条,及时曝光“克莱登大学”名录,一句话,学生拒斥“克莱登”,不做“方鸿渐”,骗局就会越来越少。

  其实多个心眼,也容易发现某些端倪。想想,不论是国内学习还是国外学习,学习都是一件需要下苦的事情,所谓悬梁、刺股,所谓凿壁、映雪,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地苦读,哪能登上学问的顶峰?所以对那些入学标准低或者学位靠钱买的学校,一定要保持警惕,切莫误入泥淖,掉进金钱和时间的陷阱。——顺便多说一句,不惟国外,国内也有类似大学,就像前些年媒体曝光的“北软科技学院”那样。现在即将进入高考录取阶段,考生一定要擦亮眼睛,弄清资质后再做选择,不要糊里糊涂成了人家摆上餐桌的猎物。(雷钟哲)

责任编辑:李晓伟
返回首页>>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