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奥巴马先生咱俩亲一下吧

奥巴马先生咱俩亲一下吧

发稿时间:2009-04-27 11:0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前不久,法国媒体风趣地议论了一场法国靓女在街头献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法兰西亲吻”。

  法国人普遍很喜欢这个美国新总统,他给人的印象很开放,很谦逊。开放和谦逊这两样品德,足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智慧。何况奥巴马还这么年轻,他有着理想中的美国人的好身材,高大瘦削。奥巴马在英国开会后来到法国东部靠近德国的边境城市斯特拉斯堡,4月3日下午,法国总统夫妇陪着奥巴马夫妇到达当地的名胜皓昂宫。美国总统走下座驾时,街上热情的法国人向他欢呼,奥巴马走近和他们握手,路边有个姑娘用英语叫:“I want a kiss for me!”(咱俩亲一下吧)。奥巴马显得有点意外,因为他们距离很近。他甜和地微笑,指了指旁边的警卫,意思是咱也有安全规矩的。这时他旁边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像个顽童一样,怂恿奥巴马:“不是吧?您不想要一个亲吻?”于是,奥巴马向姑娘伸长了脖子,当街接受了一个“法兰西之吻”。

  这名叫西瑟莉娅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女生英语说得有点生疏,长得很漂亮,像个没有化妆的演员。事后媒体追住她,西瑟莉娅坦白,她只“要求得到一个亲颊礼,但在法国总统的鼓励之前,奥巴马没有同意”。

  亲颊礼应该确切叫它做“情谊之吻”,它属于法国独有,法国之外的东南西北所有周边国家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没有这道繁琐礼仪。家人以外的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大人对不是自己的孩子一天中第一次见面,必须做一个如此“最友谊的仪式”,对陌生人也可以,当然是在熟朋友介绍下亲贴新伙伴的脸颊,它如两只对面相遇的蚂蚁,匆匆一碰然后各散东西。这样的“吻”,没有外国人想象中男女唇齿之吻的情爱内容。它也不用在男人之间,除非这两个法国男人是久未相见的亲戚,或者是可以一起喝醉酒的哥儿们。“亲颊礼”还分:巴黎人亲四下,巴黎周边的外省亲三下,其他的法国地方亲两下。你在马路上开车,等红灯时如果斑马线上有两个过马路的人相遇亲颊,这时即使绿灯亮了,你的汽车也不可急于启动。在女人为大(对于男人)、行人为大(对于汽车)的法国,必须耐心等待他们行完“亲颊礼”再说。

  台湾演员舒淇有次抱怨,在法国拍电影不单要起早床,睡眼蒙胧到了片场还要逐个跟熟人行“贴颊礼”道“早安”,从导演到摄影到所有工作人员,有时几十人,逐个亲一轮才开始工作,这么费劲费时,还不如留在家睡足觉!

  每天早上在法国中学门口,一堆堆才隔了一夜未见的少年男女入课室前抓紧时间逐个亲颊,匆匆问候,然后各走各路。场面有一点繁琐,不过十分动人悦目。这样亲近的“问候语”之后,很难想象他们转身能反目成仇。这次奥巴马第一次来法国,人们注意到两位第一夫人无论衣裙还是举动都优雅极了;注意到萨科齐总统亲贴了奥巴马夫人的脸颊,而萨科齐夫人没有向奥巴马总统行贴颊礼,她“不够亲热,只是礼貌”地握了手。

  斯特拉斯堡城街上的法国姑娘跟奥巴马说“亲一下吧”!这句话如果是个美女走在法国街头,必然每天听到三次,说话的不一定是个花心二流子,你也未必真就把脖子伸过去。看到奥巴马脸上的犹豫,萨科齐“怂恿”的原话是:“Non mais vous voulez pas de la bise ?”意思直接简白:给人甩一巴掌当然不要,但是,一个亲亲,您也不要?不是吧。(刘西鸿)

责任编辑:李羿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