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5日至21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让网络安全知识从“纸上”走到“身边”,凝聚起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强大合力。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数字红利的广泛覆盖让安全需求愈发迫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入日常,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假乱真的AI换脸诈骗、AI造谣等新型手段让人防不胜防;车圈内的黑公关、黑水军猖獗,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网络安全已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议题。
应对新场景带来的复杂挑战,制度保障是坚实根基。我国已逐步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持续发力,通过“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等精准打击网络黑灰产,用严格执法筑牢制度防线,为数字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离不开政府、互联网平台与广大网民的协同发力。政府部门需持续深化监管手段,针对 AI谣言、AI诈骗等新型网络问题完善治理方案,让监管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互联网平台要落实好主体责任,优化内容审核机制,升级算法模型,定期开展平台专项整治行动,及时监测并处理违规信息,同时要强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网民要合理规范使用AI技术,借助AI处理数据时不上传个人敏感信息或他人隐私数据;面对网络安全问题要保持警惕,发现AI诈骗、AI谣言等积极举报。当制度防线更加牢固、平台责任更加到位、网民素养持续提升,三者形成的强大合力,必将构筑起坚不可摧的网络安全“防火墙”,让互联网更好地赋能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杨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