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
今天的世界,一缕缕数字的曙光正穿透云层,照亮人类创意生产的无垠原野——人工智能从颠覆性技术向通用性赋能工具演进,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力量。刚刚印发的《意见》,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向全要素赋能的关键跃升,是继“互联网+”之后国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彰显了国家层面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远见。
当智能之翼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人工智能的战略地位已从单纯的技术扶持层面,上升为促进构建新质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正处于从“试验探索”迈向“价值创造”的关键阶段,技术已经具备解决现实场景复杂问题的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愈发凸显。社会各界应用需求空前强劲,智能化新产品新场景竞相涌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不断推陈出新,智能机器人进工厂、进家庭渐成趋势。在这个被“AI+”政策温柔唤醒的时代,我们正逐渐走入“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未来。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近日快手科技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业绩财报,在这份财报细节里,体现了技术赋能的经济学意义。可灵AI商业化规模快速增长,第二季度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背后是创作者们迸发的集体智慧,更是“全新首尾帧功能”下效果提升235%的神助之力。当“灵动画布”成为一站式创意工作台,当“多图参考”确保角色一致性,技术实际上重构了创意生产的边际成本曲线。影视内容创作领域里,由快手可灵A1与星芒短剧联合出品的AI单元剧集《新世界加载中》的2亿播放量不仅是AIGC的里程碑,更预示着内容产业供给侧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与政府“AI+”政策的导向高度契合——技术不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握在手中的精良工具,用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课题。
系列“AI+”政策充满智慧,既为技术发展指明了产业融合的方向,又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框架性规制守护伦理底线。让技术像风筝一样借风高飞,同时以伦理之线确保不迷失方向。可灵AI与星芒短剧的合作模式,也彰显了这种平衡:技术在框架内创新,内容在规制中绽放。
AI的迭代故事只是这个宏大时代的微小切片,却折射出技术、伦理与监管互动的完整光谱。在这个“AI+”政策引领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需要锐意进取的技术突破,也需要如涓涓细流般持续浸润的伦理思考,更需要似参天大树般提供荫庇的监管智慧。当三者如交响乐般和谐共鸣,技术才能真正成为文明进步的阶梯,而非异化人性的滑梯。
回望人类技术史,从蒸汽机到电力,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每次重大突破都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新定义。这让人想起马克思那句“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而“AI磨”产生的或许是以创意阶层为核心的新型社会形态。站在文明的高度审视,技术的终极意义不在于炫目的参数提升,而在于如何增进人类福祉。当智能之翼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人工智能生态,促进全体人民共享人工智能发展成果的新时代正在到来。(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