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网络原住民”,已经成为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世界浩瀚无垠、精彩纷呈,为广大未成年人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同时,也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因此,要聚焦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新问题新情况,重拳出击、精准施策,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据《第6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上升至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陌生世界充满好奇,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中,未成年人能够汲取各种有益养分,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然而,一旦网络中充斥着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网络诈骗、个人隐私泄露等不良现象,将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此,要大力推进“清朗”“净网”“护苗”等专项行动,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为未成年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在加强网络环境治理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法治意识。以网治“网”,运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互动性,针对未成年人的上网习惯和兴趣爱好,在相关网站和平台上设置独具特色的普法专栏,并且借助短视频等形式寓教于乐,提高他们学习互联网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未成年人在遵纪守法、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如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活动,持续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适时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法治典型案例,集中开展以案释法工作,涵养未成年人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增强其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
网络安全人人有责。除了未成年人自身积极践行外,根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此外,社会各界要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做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为其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干净、健康的网络环境。(叶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