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杂志报道,广东梅州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党支部书记陈焕新,娴熟利用网络“带货”,是他最出彩的“副业”之一。陈焕新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推广当地农产品,如百香果、丝瓜和山茶油等,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互联网为乡村振兴插上了“数字翅膀”。随着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农村千家万户。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全国农村网民数已达3.04亿人,占网民总数的27.7%。
在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中,互联网成为连接城乡、沟通内外的桥梁,为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先进技术、掌握政策信息,在生产决策、产品销售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
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山东沾化冬枣和江西赣南脐橙等特产突破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更便捷地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线上推广和销售,提升了产品的销量,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农民可以讲述乡村故事、展示乡村文化、推广乡村旅游资源,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进一步推动乡村文旅的发展。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感知、传输、存储、处理和控制,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决策的智能化、操作的精准化、管理的信息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产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农民数字技能培养和信息素养,强化数字乡村的建设,让互联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村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陈国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