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尚志路三号,迎风而立着一排大树,今已华盖亭亭,枝繁叶茂。在大树旁,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冯定的故居。
时间追溯到1947年,冯定同志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在此期间,即使工作繁忙,他仍设法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并且笔耕不辍,坚持与青年直接对话。
长期的劳作让他病倒了,理应卧床休整,然而寻遍各处,却不见他在床榻之上。此刻,在昏黄的灯光下,有一个人的身影被拉得细长,冯定坐在桌前,双眼紧盯桌上的白纸,思绪仿佛在那片白色的海洋里畅游探索。把哲学从大学课堂解放出来,送到工农手里,是党中央和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的愿望。如何和青年同志们谈谈,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关在保险箱里的珠宝,而是货币,不但可以应用,而且应用得极为广泛,这成为冯定最想做的一件事。他眉间的愁意又重了几分,他皱了一下鼻尖,将视线盯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出:“平凡的真理”五个大字。是的,他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平凡的事物、平凡的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凄凉的夜迷茫不了他那坚定的方向,昏暗的灯光照明了要前行的远方。冯定心中有一团火,熊熊燃烧。
我是在一个普通的下午,在图书馆的一角发现这本静静躺在那里的书,陈旧的封面上“平凡的真理”五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岁月的光泽,我将书拿起,书的重量实实在在的落在掌心,带着岁月沉淀的气息,让我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敬畏。翻开这本书,书页上的文字仿佛带着历史的回声、那些记载着的思想,给予我智慧的启迪。这本书虽然陈旧,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像一座时光的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让我在迷茫的当下,找到一份宁静与思考。
我一直在思考,关于生命,关于自我,关于脚下的路。
每个青年人的心中都怀揣着理想主义的火种,对未来的职业之路既充满期待,又满含疑惑。长久以来,我一直思索着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在当下这个时代,又该如何寻得自己的一方立足之地呢?
我满心迷茫,困惑如影随形,焦虑悄然蔓延,心中急切地渴望寻得答案。于是,我将目光投向身边的长者,亦在书本的字里行间苦苦求索。
就在这个静谧的下午,于这本书的页页篇章中,我竟意外地寻得了问题的答案。
“总而言之,没有实践,纯粹的思想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在实践中,理性活动和感性活动结合起来,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结合起来,于是理性和脑力才发挥作用了。由此可见,人生光是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而是必须改造世界;所以实践在人的诸多行动中是最有意义的。如果不知实践不肯实践,而在空想人生的意义,甚至拿“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样的废话在追究人生的意义,那么结果就会真正失去了人生的意义的。”
就在这一瞬间,这段话如同重锤敲击在我的心上,我如梦初醒。曾经的迷茫与困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
没错,正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切驻足于理论层面的,似无蕊之花,难绽芳华;一切徘徊在思想领域的,似无根之树,难展繁茂;一切滞留于课本之中的,似无帆之舟,难抵远方。因此,唯有以实践方为指南针,引领方向。
我的手指轻抚着书上的字,思绪被罩在里面,思索万千。恍惚间,我得以看到那些隐藏在岁月帷幕后的故事。我得以看到无数青年用热血浇筑信仰,用生命堆砌出来路,我看到无数先行者拆下肋骨,点燃做火把,照亮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我们祖国的伟大发展史,也是一部青年波澜壮阔的实践史。
我看见青年万众一心的团结始于1922年广州书桌上的一次会议,爱国的燎原之火从一二·九运动的浪潮中蔓开;奉献忘我的主义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中走向大江南北;创新的旗帜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迎风飘扬。
我知道,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不再囿于思想的沼泽中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而是投身实践的舞台,去探寻人生的真谛。至此,迷茫尽散,我再度投身于书页之间,一路追寻下去。
“人的实践是和为人类谋利益这样的目标不可分离的,而人类的实践,不论自觉的也好,不论不自觉的也好,归根到底总是在为大多数人或者真正全体人类在谋利益的。因此实践的意义,总必须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直至真正全体人类的利益估量进去,这是不可动摇的。”
这些话映入眼帘,情感在心中激荡,仿佛此刻我已跨过重峦叠嶂的历史长河与冯定前辈紧紧站在一起。他挥笔著就《平凡的真理》,字里行间写满了对中国和人民的热爱,对青年的关心。
青年人致力于积极地改造世界,总是对创造美好未来怀有真挚的渴望、如火的热情。在当今这个宛如万花筒般的世界里,青年的感应力比较敏锐,进取心也特别的丰富,然而因为经验的缺乏,使社会上千奇百怪的现象,一时无从了解,无从处理,无从应付,由此便滋生出迷茫与困惑之感。
但只要我们读懂脚下的这片土地,读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再将这份真知真悟转化为建设美好新时代的真情真行。在广袤星空下,小我是幽微的萤火,大我是璀璨的星河。当萤火振翅飞向星河,便不再是孤独的微光。它在星河的拥抱中,点亮了一片更为浩瀚的苍穹,成为那熠熠生辉的一部分,用微弱却坚韧的光,融入了星河壮丽的诗篇。
故而,那些在乡村振兴前沿挥洒青春热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村官;那些将满腔爱意倾洒给偏远地区留守儿童、以支教为祖国花朵注入希望的支教者;那些毅然迈向战乱与贫困之地、传播爱与美好力量、支援非洲的志愿者……他们所行之路,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康庄大道,皆是绽放生命华彩的绚丽画卷。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多年后的今日,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如同一缕清风,悄然拂过心间,使我忆起了当初中学课堂上的那份触动。
我继续展卷而读,在书中寻着。
“人必须认识世界并且改造世界,然而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就得经常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那么怎样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呢?这就需要修养。修养,正像“活到老、学到老”一样,既是长时期的,又是多方面的。不过其中最迫切而最重要的,就是克服个人主义。”阅至此处,顿生愧意,惊觉往昔诸多行事,皆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此刻方觉自身之狭隘。常囿于个人得失成败的困境,在其中艰难求索,却不知已浪费了大把的青春时光,这是对生命的一种误读。
不由又想起,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当我们不再局限于自我,不再拘泥于个人私利,放下对得失的锱铢必较,将我们最炽热的一滴泪、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献给能够造福大多数人的事业时,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出,我的一生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世间真正温煦的春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而所有的种子,只有埋进土壤,才有生机。而总有一些人,手拿种子,赠与他人。冯定就是那个手拿种子赠予他人的人,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写给青年的,他希望青年在人生的起步中,能够有个正确的世界观来指引他们前进。我读完了这本书,也想接过这粒种子,埋进土壤里,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至此,我已擦清心中的镜子,也能走好未来的路。(刘慧玲 武汉纺织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