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吕本中在《官箴》的开首之语中说道:“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也就是说,为官的法则只有三项,即清廉、谨慎、勤政。为官勤政世人颂,为官不为众人唾。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当前干部队伍存在一定程度的“为官不为”。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为”,二是动力不足而“不想为”,三是担当不足而“不敢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把情况搞清楚,把症结分析透,把对策想明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为官不为”,归根结底就是懒政、庸政、怠政这三大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官不为”这些情况,过去也有,当前表现得比较突出,既有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也有我们工作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上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增加兴奋点、消除困惑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笔者以为,要破解“为官不为”困局,必须重拳出击,“三招齐下”。
第一招:以念制静,力挽“懒政”,从坚定“理想信念”入手,解动力不足“不想为”之困。“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贵在爱民心。”为官者何以立志?何来动力?皆于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更是为官者的精神之钙和灵魂之能。没有理想信念,就会精神“缺钙”得“软骨病”,灵魂“缺光”得“迷茫症”。为官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稳固精神之根、充实精神之钙、铸就精神之魂,只有立公仆长志,才会抓住挂挡时机,加足马力爬坡,增强体力拼搏,变“不想为”成“我要为”。
第二招:以能授官,拯救“庸政”,从拷问“看家本领”下手,解能力不足“不能为”之困。“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大器不可小用,小士不可大任。”这是用人之公理。人之为官,为国为民,切不可无能庸政,更不能无才乱政。各级组织部门和用人主体,要借改革之机,把胆子放大些、把步子迈稳些、把靶心瞄准些。要以能授官位,以才论英雄,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人才放在砥柱上。要从集聚“天下英雄”入手,从拷问“看家本领”下手,重点解决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问题。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态度问题,在其位无能谋其政是能力问题,能力不足赖着不走,是尸位素餐,能力不足主动退出,才算有自知之明。
第三招:以容壮胆,斡旋“怠政”,从整饬“投降主义”着手,解担当不足“不敢为”之困。“怠政”既是一种“懒惰行为”,更是一种“投降主义”。当前改革行至深水之区,我们党要的是敢于为民冒险推进,愿意为民改革创新的敢担当、愿闯荡的好干部。改革创新之路,难免会迷茫、会失误,但倘若为了人民百姓,为了天下太平,为了美好家园,是可以“容错”。我们不要不思进取的“投降者”和“平庸者”,我们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者和冒险者。只要是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我们都要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他们更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为官为与不为,关键在于“心之力”。“心为万力之本,由内向外则可生善,可生恶,可创造,可破坏。”为官之心自己也,为官之行利民也,只要确立伟志不懒政、发其动力不庸政、奋发踔厉不怠政,定能以荧荧之光照亮满天之星,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