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 释放活力”系列评论①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本届政府成立伊始,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也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两年多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先手棋”取得了明显成效,过程中释放的改革红利以及随之而来政府治理能力和廉政建设的加强,也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蓄入了强大动力。这个6月,回顾来时路,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简政放权深度释放活力的清晰足迹,还有成效之下不断深化并且继续扩大简政放权范围的行动和自信,而一切的初衷始终不离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调,渗透了亿万人民群众最朴素、真切的期望与向往。
简政放权为深化改革开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改革的一大亮点是简政放权。两年多来,秉承大道至简的理念和释放市场活力的担当,简政放权一路行走,留下一串串脚印。
简政放权是改革的总开关,中国人有强烈的名分观念,改革需要政策壮威,需要红头文字当护身符。简政放权是顶层设计的阀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要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这是简政放权的纲领性指引。2013年2月,十八届二中全会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同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这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简政放权进一步的动员令。
两年多来,从2013年4月、5月到2014年7月、12月再到2015年2月,国务院通过5次常务会议先后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令人特别关注的是,2014年2月7日,国务院批准发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决定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促进形成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而2015年简政放权更是紧锣密鼓,几乎每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有简政放权的政策出台。
概略梳理一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的历程,不难发现,在内容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从蓝图到实施,从抽象到具体,从轮廓到细节,从理论性到操作性,简政放权循序渐进,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简政放权从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做起,不搞假大空。以往也搞简政放权,但有的是概念化、模糊化,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总是隔着一点距离。如今简政放权越来越多的是“干货”,老百姓得到实惠。过去审批一个项目要跑破汽车轮胎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了。
在节奏层面,从精兵简政到降低审批门槛,从减少审批环节到加快文件印发速度,从审批“瘦身”到流程再造,再到为企业“减负松绑”,简政放权全方位、全覆盖,步步紧逼,挑战既得利益集团,打破权力藩篱,改革不再羞答答,乃至于“总理一怒为处长”,连办文的速度也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处长们坐不住了,被推着走,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节奏被紧张快干的作风所替代。
而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市场和社会创造力发挥巨大的作用,释放出的政策红利,对拉动中国经济回暖并加速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简政放权给社会各界创造更多的公平的机会,特别是商事制度改革以来,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62.29万户,同比增长16.60%。其中,企业358.33万户,增长47.61%。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06万户。统计显示,截至1月底,全国市场主体实有户数突破7000万,达7017.64万户,同比增长14.88%。
简政放权不仅释放了市场活力,还对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政建设很有促进作用,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正一步步实践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纲领性要求。人们明显地感受到,过去被视为“衙门”的政府机关如今亲和力增多了,门好进了,脸色好看了,事情也好办了。同时,由于简政放权,压缩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政府的“门庭”也干净多了。
简政放权任重道远,大幕已拉开,剧情在展开,伴随经济新常态,简政放权必将为深化改革继续开道,让市场充满活力。(蔡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