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重点研究了“十五五”规划建议问题,旨在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当前,我们正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坚定发展信心,在风浪中稳舵前行,在变局中开拓新局。
稳基固本,准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发展既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要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锤炼斗争本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聚焦实体与科技,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中国高铁发展为例,CR450动车组试验时速实现新突破,不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我国在核心技术攻关、高端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能力上实现整体跃升的生动体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交通一体化网络的加速构建,则有效促进了要素高效流动与产业协同发展。这些实践深刻启示我们,科技创新不能止步于实验室或单一产品,必须推动其向产业化、规模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实体经济的壮大,最终要落脚到服务社会民生、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上。
畅通内外循环,在扩大内需与深化开放中激发新动能。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内需潜力,要瞄准市场需求、提升供给质量,将潜在的消费意愿促成现实的消费行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不仅直接拉动投资,更通过改善出行条件、降低物流成本,间接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区域协调发展,如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其核心不仅是物理层面的“硬联通”,更是制度、规则、标准层面的“软对接”,需要打破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与此同时,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优势产业“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既是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也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巩固和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历史的航船,总是在承前启后中破浪前行;创新的浪潮,更需定力与智慧去驾驭。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真正站稳历史交汇点,勇立创新发展潮头,在不断克服挑战、把握机遇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新篇章。(牛一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