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用好实践“教科书” 走进思政大课堂

发稿时间:2025-10-11 14:22:00 作者:徐楠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思政课如何让青年学子沉浸其中,由被动地“听”到主动地“做”?如何拓宽渠道,打开视野,充分利用地域、传媒、科技等特色资源激发青年学子的创造力,引导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以下简称科传学院)不断拓展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推进思政课走深做实。在前不久举办的2025“青春华章·豫你同行”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中,科传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子以舞台剧形式演绎了新时代大学生追寻焦裕禄精神、传承焦裕禄精神的故事。这正是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果的生动呈现。

  学校坐落于八朝古都开封,与焦裕禄精神和穆青精神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促使科传学院把焦裕禄精神、穆青精神融入主题展览、专业活动、文艺演出、艺术设计、科技创新……与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共建思政教育基地,将人民记者穆青的书房“搬”到学校图书馆,自编自导自演的穆青主题舞台剧《常青》成为在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活”课堂,各专业大学生多次到杞县、尉氏、兰考等地实地考察、实习、创作……当思政课有了“源头活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自然就有了力量之源。

  “目濡耳染,不学以能。”朱梦莹等传媒专业毕业生将传播焦裕禄故事、传承焦裕禄精神作为奋斗事业,陈家豪等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带领科技创新团队让机器人在乡村小学课堂跳舞,张冰洁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乡村儿童播撒艺术的种子……在学习践行焦裕禄精神和穆青精神过程中,一批批优秀的青年学子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发光发热。

  以思政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科传学院成立河南省首个乡村振兴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河南省高校首个乡村振兴大数据研究院。学校科技创新团队走进河南省内20多个县,对河南省100多个县采集大数据,研究课题紧紧围绕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农民衣、食、住、行的条件等。把研究成果融入课堂,以大数据为基础引领大学生共上乡村振兴思政课,带领大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村,感受泥土的芳香,收获劳动的喜悦。这样科技与乡土交织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乐听、爱学。

  思政课入脑入心,必须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学校依托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版本馆,邀请全国知名作家、诗人、学者走进思政课堂,让思政课既有美的感受,也有真和善的升华。这样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倾听“人文”之声,绽放“理性”之花,如涓涓细流,绵绵春雨,滋润学生心灵。

  思政课,从来不是一潭死水,而是鲜活的、生动的、实践的和常新的。思政课堂也从不止于三尺讲台、一方教室,而应在现实社会的广阔天地间汲取营养。科传学院融合“两个课堂”,教学相长、情理交融、知行合一,以此达成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的。

  教育无言,花开有声。好的思政课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用好实践“教科书”,将思政课融入社会大课堂,为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科传学院一直在路上。(徐楠)

责任编辑:张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