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用重教兴教为未来奠基。
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须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孜孜以求。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们勇于做教育改革实践的“拓荒牛”,下好教学创新的“先手棋”,把准教育方向,做到破立结合,用过硬的专业素养绘好教育的“工笔画”。教师们把对孩子的爱融进每一道加减乘除里,融进每一个汉字的横竖撇捺里,融进孩子们逐渐成形的价值观里。
例如,“老阿姨”龚全珍,从将军夫人到乡村教师,倾力执教的同时,也曾赤脚下田,荷锄上山,即便年老离休,仍奔忙于发挥余热,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向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燃灯校长”张桂梅,一直扎根在云南贫困山区一线,拖着病体,战胜千难万难,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她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我们也要看到,“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在全社会树牢重教兴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这就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协作、形成合力。教育部门和各相关群团组织要共同激活“教育磁场”,统筹整合吸引社会资源,构建重教兴教大格局,协调联动,强化使命担当。
重教兴教,就需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正所谓“枝繁巢暖引凤来”。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有关部门要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想方设法为老师减负,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让老师们有更多时间“传道、授业、解惑”。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教师职业成长渠道,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并且,“双减”政策下,需进一步健全对教育、教师的优惠保障政策,把尊师重教的各项具体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有利条件,不断优化师资力量的配置,努力让青少年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方能“乐其教”。重教兴教,就要倾听一线教师心声,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完善奖励机制,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先进典型,讲好教师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未来,在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要坚定不移重教兴教,致远前行,为我们的未来奠基。(钟韵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