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号贩子”在升级,需多方发力共治

发稿时间:2021-08-30 09:01:00 作者:袁文良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日前审结的一起刑事案件中,“号贩子”孙某指使他人制作抢号软件,突破了北京某医院后台服务器的防护措施限制,抢号牟利,西城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孙某有期徒刑2年,判处邵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

  挂不上号是长期困扰患者就医的老大难问题,优质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导致“号贩子”群体的产生,他们通过种种手段,获取大把“专家号”,再加价出售,让许多患者苦不堪言。近年来,多地大中型医院实行了全面预约挂号,一方面减去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同时也挤压了号贩子的生存空间。然而,时间不长,不少患者却发现,在很多大医院尤其是一些三甲医院官方渠道抢不到的号源,却能在一些第三方的App上轻松挂上号,但必须缴纳几十甚至几百的“抢号费”。实际上,第三方的App并非解决患者挂号难的公益App,而是号贩子从线下转为线上的“重生”之地。就像孙某和邵某那样,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开发制作抢号软件,在医院放号的那一刻,将多个号“抢在手里”,患者需要时便以“就医助理”的身份收取“抢号费”谋利。在互联网时代,连号贩子的路数也变得智能起来,令人感慨。

  针对此问题,各地的医疗机构,以及相关部门,都应该从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适应新情况、新环境,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号贩子进行精准打击,绝不能让号贩子钻了技术的漏洞。

  首先,从医疗机构来说,不妨对在线预约挂号系统进行升级,以随机放号的方法让号贩子找不到规律。并在严格落实挂号实名制的同时,收录患者的生物识别信息,运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精确定位患者,使号贩子“抢在手里的号”也卖不出去,从源头上堵塞号贩子抢号的漏洞。

  其次,从互联网平台来说,要切实履行好监管义务,严格审查拟上线App的发布单位、基础功能、操作引领及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等内容,如果发现其存在诱导消费者缴纳不合理费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嫌疑,要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不能为了一点私利而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其违法行为提供方便。

  再次,针对大医院患者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需推进社区医疗机构建设,使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更好地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并通过人员培训、疑难重症会诊和对口支援等措施促进医疗水平的区域均衡发展,以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的匮乏与分布不均衡问题,实现资源互享,让号贩子的存在没有意义。

  最后,从监管层面来说,可将开发抢号软件的个人或企业纳入社会诚信评价体系之中,对其进行失信惩戒和法律制裁,形成震慑。同时,对那些履行把关审查责任不到位甚至根本不审查、给钱就让上线的平台也依法予以惩戒,阻断抢号软件的上线渠道。(袁文良)

责任编辑:何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