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热点 >> 正文

“自带食材家访”彰显劳动教育的新意和心意

发稿时间:2021-08-19 09:25:00 作者:杨朝清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浙江杭州市某初中班主任孔令鹏,自带食材进行暑期家访,现场教学生做菜!孔老师希望,用美食、家庭角色互换等方式深入推动极具成就感的劳动教育,培养主动、积极、快乐的“劳动小先生”。

  家访的初衷,在于打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家校互动,塑造教育合力。稀缺而清新的“自带食材家访”,不仅让同学们丰富生活技能、提升生活品质,也有助于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自带食材家访”见证了一位教师的用心良苦,也折射出为人师表者的自律自制——即使让家长准备食材,家长也大都不会有怨言,带食材给学生们“送美食”,不仅是一种物质馈赠,更是一种言传身教。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当下,“00后”得到了万千宠爱。孩子们在家庭资源配置中处于优先地位,许多事情通常都由父母乃至祖父母代劳。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造成一些孩子不仅不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愿意劳动、不会劳动甚至鄙视劳动。对未成年人的劳动教育进行“补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自带食材家访”能够取得良好成效,既在于选择了合适的切入点,也在于坚持了因材施教。对于喜欢吃、讲究吃的中国人来说,哪怕就是孩子们也不缺乏对美食的热情,以家常菜入手,让孩子们掌握实用技能,很接地气。根据同学们的不同厨艺水平,“零基础”的包教包会,有一定厨艺基础的指定菜品来完成作品,厨艺较高的“盲盒开菜”,根据现有食材来烧菜,尊重同学们的差异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诉求,让“自带食材家访”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从而让同学们有很强的获得感,家长们也很认同和赞赏。

  一道道家常菜的背后,隐伏着幕后劳动者辛勤的付出甚至富有智慧、激情和灵感的创造。摘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自己动手、亲历而为,孩子们不仅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与艰辛。通过“劳力”来达到“劳心”的作用,从而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审美的涵养,这才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引导孩子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和家庭都不能缺席。一道家常菜,不仅彰显了制作者的厨艺,也彰显了他的审美、品位、偏好。“自带食材家访”通过角色体验,让孩子们能够增强对食物的敬畏,减少食物浪费,增强对劳动的认同和对劳动者的尊重。

  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家访也应与时俱进,注入一些新鲜内容,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自带食材家访”即使不便复制,其新意和心意都值得学习借鉴。(杨朝清)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