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建好“绿色银行”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发稿时间:2020-09-26 15:19:00 作者:林夕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据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为了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湖北多地近年实施了生态环境、乡村旅游示范改造等一系列举措,记者从当地村民了解到,是农旅融合的扶贫政策,让村庄开启了特色小康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大。要更好地啃掉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就需要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通过打造“绿色银行”的方式,不断地“储存”绿色,收获更多的美丽和财富。要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美丽的家园,让绿水青山塑造出一张美丽的“生态名片”,才能让贫困群众从生态建设和修复中获益,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画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心圆”。

  做好思想扶贫,畅通“旅游路”。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扶贫攻坚最难的不是“富口袋”,而是“富脑袋”,只有树立势必要战胜贫困的坚定意志,才能够提振精气神,激发斗志,从被动扶贫变主动脱贫。为此要发挥好基层干部的作用,主动到群众中去做思想工作,并当好示范引领者,才能够破解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症结”,畅通旅游扶贫之路。

  建起绿色银行,端好“生态碗”。在湖北黄石市,因为曾经对矿山的过度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生态环境脆弱,增加了扶贫成本。要在修复生态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就需要建好“绿色银行”。当地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盈利新模式,全力打造“森林化矿山”,形成了“矿在园中、园在绿中、绿在画中”的生态环保格局。通过不断向矿山中投入“绿色”,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让生态成为了吸引人的景点,让更多的贫困群众端上了“生态碗”。

  做好精准扶贫,吃上“小康饭”。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不断厚植旅游资源,就需要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在湖北神农架林区,对于为保护大九湖生态环境而进行生态移民搬迁的贫困群众,要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就需要针对不同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采取“私人订制”的方式,实现“一人一策”,让贫困群众借助精准扶贫,主动地投身到旅游业中去,用勤劳的双手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收入,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吃上“小康饭”。

  生态文明,一头连着国家发展的大事,一头连着百姓的生活。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一笔巨大的资本,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更要不断地厚植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对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创新脱贫致富之策,让生态美景变成经济发展的前景,才能够为更多的贫困群众带来“钱景”,让美丽环境装点美好生活。(林夕)

责任编辑:朱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