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回谁家过年”传统观念要注入“现代元素”

发稿时间:2019-05-31 14:26:00 作者:杨朝清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papi酱在综艺节目上透露,谈恋爱结婚几年时间,双方亲家之间都没见过面,过年的时候也是各回各家。papi酱认为,在父母眼里,都是自己的孩子更重要,所以先去陪各自的父母比较好。这样的婚恋观引发了网友的讨论,相关话题纷纷登上了微博热搜榜。(5月30日《新京报》)

  还没到年终岁末,“回谁家过年”很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正所谓“名人无小事”,作为“网红”的papi酱自带流量,当名人的光环效应、话题的公共性以及观念的新奇、另类组合在一起,“回谁家过年”出人意料地成为热门话题,引发了公众的“七嘴八舌”。

  人生百态,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婚恋观,不同的家庭也有着不同的情况。当许多年轻人在为“回谁家过年”发愁甚至引发夫妻之间纠纷和冲突的时候,papi酱和丈夫却选择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种打破传统观念的做法,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人的批评质疑。

  春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合家团圆成为老百姓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讲究“和合”的传统文化,呼唤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踏上回家的路。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结婚之后女方要到男方家过年。这种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惯习背后,隐伏着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社会流动程度低,二是家庭结构多元化,每个家庭都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子女。

  对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回男方家过年”并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如果忽略和漠视女方、女方父母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很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只有给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元素”,才能减少文化冲突引发的摩擦与碰撞。

  面对“回谁家过年”的时代考题,不同的年轻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不论是今年男方家明年女方家轮流着来,还是想方设法两边都兼顾,抑或“各回各家过年”,回家过年本质上是年轻人与父母的一次亲情互动,需要少一些“自我中心主义”,多一些换位思考和互相体谅。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要得出一个兼顾双方利益的最佳方案,不能自说自话,通过压抑和牺牲对方来成全自己。

  对于双方父母而言,也需要在“回谁家过年”一事上多一些包容与理解。自己渴望孩子回家过年,对方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各回各家过年”既是一种无奈的举措,也是一种主动的策略——到对方的父母家过年,往往又要增添“儿媳”、“女婿”的社会角色,又要受到角色规范和角色义务的束缚,又要戴上面具成为“镜中我”,自然没有在自己的父母家过年那么轻松自在。

  “回谁家过年”,并没有固定的答案。那种“女方一定要到男方家过年”的陈旧观念,需要重塑与更新了。(杨朝清)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