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晒娃需要孩子同意”一家人也需要边界意识

发稿时间:2019-05-09 13:59:00 作者:杨朝清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上海一11岁女孩的一份有关加强家长朋友圈健康“晒娃”家庭教育建议,就引发网友关注。对此,有网友认为孩子成绩好,炫耀无可厚非;也有网友认为炫耀过度,确实会不招人喜欢。然而,很多孩子希望父母晒娃时能多考虑自己的感受和想法。(5月8日《新京报》)

  在一个互联网无所不“+”的时代里,人们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可以通过社交工具进行社会互动。微信朋友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现和捕捉他人日常生活的一扇窗户,让不少孩子和家长“被看见”。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晒娃”并无原罪;只不过,当“晒娃”融入过多的功利和算计,就会走调与变味。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叫“镜中我”的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在人际交往中,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所以说许多人是通过别人的评价与认同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为了塑造一个体面、风光的“镜中我”,一些家长不吝投入。

  当微信朋友圈成为一个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舞台,总是有人乐此不疲地晒娃,从而对他人形成一种结构性压力。晒娃也是变相地晒家长,孩子的成功显然是家长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的结果;能够给孩子一个优越的成长环境,自然也是家长们的功劳。一些人偏好“朋友圈晒娃”,就是为了建构一种“我孩子比别的孩子优秀”“我混得比别人好”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孩子们的角色扮演,裹挟了许多家长的喜怒哀乐。对于家长们而言,直接晒自己难免显得肤浅和粗鄙,“晒娃”则变得含蓄、有内涵。孩子们的身上,承载着家长们向上的社会流动的渴望,而不少人生渐趋定型化的家长,更是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孩子们身上。部分家长不仅自己在努力地“争上游”,为了防止孩子们出现向下的社会流动,也不断激励和鞭策他们在教育竞争中全力以赴。

  每个人都不是孤独的鲁滨逊,都需要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只不过,一个被“镜中我”裹挟的家长,很容易变得焦虑和急功近利,这样的不良情绪和心态,很容易传递给孩子,给孩子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负面效应。更何况,那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忽略和漠视他们的利益诉求与情感需要的“想晒就晒”,难免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痛苦与伤害。

  在不少家长看来,父母与子女是一个不分彼此、不可分割的“一家人”。习惯了替孩子们做主的他们,在晒娃一事上很容易不将孩子的意见当回事。具有边界意识的“晒娃需要孩子同意”,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理性的回归,这不仅是一种对孩子的尊重,也有助于给“晒娃”降温。(杨朝清)

责任编辑:乔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