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湖北武汉市光谷第十一小学开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动,倡议孩子的父亲尽可能接送孩子上学,引发舆论关注。尽管大多数网友赞成学校的做法,但也有网友担心过于强调爸爸参与,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会造成伤害。对此,校方回应称,“爸爸接送周”是倡议而非强制。(3月27日北京青年报)
记者注意到,孩子们有的开心地扑到父亲怀里,有的向大家夸赞自己的父亲。可见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也得到很多家长和网友的赞许。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妈妈忙碌辛苦,一手包揽,而爸爸却撒手不管,角色缺位。很多爸爸们认为,只要自己能够上班赚钱,给妻儿富裕、安宁的生活,就算尽到了父亲的责任。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丧偶式教育”。
依据现代青少年研究,人从诞生一刻起,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亲密性,母亲有天然的优势;另一个是独立性,父亲对此有特别的责任。独立性主要使人能够承担责任、顽强、自律,父教缺失使得孩子失去了规范和榜样,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力量。
而从实践来看,爸爸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孩子更容易在性格上表现得阳光自信,也更大方。爸爸的参与会让孩子更加坚强勇敢,也有利于扩宽孩子的知识面。父母在教育中旗鼓相当,刚柔并济,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才是最好的。
因此,开展“爸爸接送周”很有必要。通过这个特定形式,提醒爸爸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唤醒更多爸爸参与到孩子成长和教育中,从接送孩子到和孩子交朋友,增进父子感情,和睦夫妻关系,父亲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也有利于消除“丧偶式教育”的负面作用,这一点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很适用。
至于有网友质疑“爸爸接送周”未考虑到单亲、离异家庭孩子的感受,笔者认为不该太敏感。因为“爸爸接送周”不长,仅一周时间,充分体谅单亲孩子和在外地工作或出差的父亲,且“爸爸接送”系倡议而非强制,只是在班级里让孩子们大体说说感受,没有具体统计哪一个孩子是父亲接送的,哪一个孩子不是,避免了尴尬。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夫妻离异就疏远父子关系,“爸爸接送周”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很适用。故网友们没必要对此抱有一颗玻璃心。
“爸爸接送周”旨在纠正父亲缺位的家庭教育误区,倡导父母均衡的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有利于培养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孩子。“爸爸接送周”重形式又不囿于形式,家庭教育扬长避短,不断摸索、全面完善,大家不妨看做现代教育的一个有趣试验即可。(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