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慢火车成网红,差异化的春运更直抵人心

发稿时间:2019-02-02 09:03:00 作者:谢伟锋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流动中国,春节回家是件天大的事。火车的汽笛一响,意味着离家的方向更近。最近,在春运这一年一度“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中,超长版复兴号频频上镜,一时间成为风头无二的交通工具。不过,在网友和旅客自带的镜头中,一些自带“哐当哐当”节奏的慢火车成为网红。它们的故事,正是这个时代的管窥。

  从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满归镇开往海拉尔方向有一趟“为一个人停车的‘冷极’慢火车”,每到大雪封山的季节就是沿途百姓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被亲切地称为“公交招手停”;6063次列车是一趟在秦岭开行61年的小慢车,它穿过陕西、甘肃、四川三省沿途,经过的几乎都是乡村小站,对沿途的乡亲来说,这趟绿皮火车就像一个老朋友不离不弃;因为受欢迎,在今年春运,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又临时增开了9对慢火车……在40天时间里要发送旅客将近30亿人次的春运里,自身就是历史的慢火车宛如年味般的存在,它摆渡着回家游子的乡愁,勾勒着流动中国的温馨图景。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的中国,各种要素在高效流通着,推进着人们把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刻。节奏加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交通工具实现升级换代的大目标,但不是所有群体都能囊括其中。中国幅员辽阔,一些区域在现阶段依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于快捷出行的生活诉求,一样牵动人心。

  春节回家,穿越大半个中国是常态,很多人乘坐高铁抵达,但一些县级乡镇并没有“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覆盖,这时,就凸显出慢火车“虽远必达”的便利性。既有线路依然扮演着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钢铁主体角色,一些驰骋在上面的慢火车,完美地扮演着“最后一公里”的搬运角色。既有“朝发夕至”的快速,也有“末梢神经”的畅通,快慢之间两相宜,这样的春运体验感,自然是“风景在路上”。

  城乡两元对立的破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体验“快节奏慢生活”的向往,让慢火车成为网红,它的“幕后推手”,是千千万万亲身体验过的旅客。用脚投票的节奏,是差异化的春运更直抵人心。别以为慢火车就是低端消费的物化——没有wifi,没有网络订餐,技术产品总有时代的观照,但在一些人看来,这些并不是最解渴的刚需。事实上,很多慢火车的服务堪称“私人订制”——有些是“上车补票”的运营机制,有的在公示板上发布用工需求,有的通过广播给旅客免费做农产品推广……往来两地的乡亲们既“走得好”,还“聊得好”“卖的好”,而春节归家的游子,则已是在慢火车上寻到了家的气息。鲁迅笔下那“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想必就是这样的场景。

  “久别的人盼着重逢,重逢又怕时光太匆匆”,一列慢火车,拉载着人们心底柔软而细腻的情感,从家出发,向家抵达。交通高度发达的时代,天涯海角都不是障碍,但那一条回家的路,却时而隔着万水千山。外人或许不知晓,但只有真正坐过这样慢火车的人,或许就能读懂中国人彼此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谢伟锋)

责任编辑:张苏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