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寻觅伟人的足迹,追寻大师的成长——有感于今老师赠书之举

发稿时间:2018-11-03 13:37:00 作者:武晓霞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若大仁者,应运而生,修治天下,仁者之所秉也。

  相识于今先生,源于《文摘报》的一篇文章《那年,我从故宫走过》。因为担任教学工作繁忙,在偏远之地,有幸可以读到报纸、杂志、人物传记,便是感天谢地了。语文老师若只被限于书本、甚或出卷、判卷的机器,那只能是悲哀了。格局小、眼界小,看不到未来,何谈引领?曾经偷偷地读《百年伟长——追思钱伟长》一书,曾经因新疆之行突发对少数民族的兴趣,想读相关书籍。在于老师的帮助下读到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十一本关于少数民族的书。读到即遇到,遇到即是幸福之门的开启之时。只是感叹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深感自己的渺小,学问之道尚不及门槛。

  在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诞辰一百零六周年之际,《百年伟长——追思钱伟长》主编于今先生发起赠书倡议,书籍分南北,发往福建和内蒙。包头有幸、学校有幸收到赠书。作为身兼数职的学者,兼国家事务于一身,忙碌之余,数次叮咛,多次联络。他对国家教育事业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热心关注。包头教育的发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他由衷地以行动来支持。仁者之心,深心大愿。

  双九重阳日,带着希望与嘱托的书,如借鲲鹏之羽,如约来到校园。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登高敬长,寄予亲情与友情久久之意,这是巧合遇奇缘吧。昔日钱老垦园育人于桃李之园,今日他的光辉又在校园里得以普照。此刻于今老师赤子情怀遍洒南北大地。西北古镇,他日若有骄子逐步贤尘。以栋梁之姿行报国之事,我想应运也在于此吧。在国家深入改革发展年,仁德之政,仁者之思,仁者所秉,大幸之至。

  星辰未远,桑榆不晚,梓书在侧,育人之路长久矣。

  读完《百年伟长——追思钱伟长》一书,看到书中学界前辈对钱老一生的追溯与回忆,我深感伟人之伟大,在精神境界的不同,不计较小我之得失,同呼吸共命运于国家。“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与我两年前,在工作中的逆缘,心有戚戚。读到钱老这句话似乎一切都释然,只有低下头去做好眼前之事。我无心攀附于伟人自比,只是为当时那段逆履之缘,成就我一年之久的读书好时光而窃喜,为书中读到的大师学问之高、人格之尚而感叹。巴金以说真话为追求,钱伟长下放劳动时,仍推导了12000多个三角级数求和公式。丁聪一生甘为“小丁”,画展从来不要花篮和开幕式。大师们一生以报国爱民为己任,顺境不颠,逆境不怨,德艺双馨,万民仰止。今天,站在大师身边,寻找自身成长的道路,或许在工作、学习上又会有新的突破。

  最近,王光英、金庸、李希凡相继离开。看到于今先生的微信发文,2018年是一个分水岭,曾经美好时代的大师们陆续离开。纵观他们的一生,以德为公,以心为众,言不携怨,行不报私。念百姓疾苦,呼国家危难,特立独行,真乃工商业大侠、文学大侠。所作所为,可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传统文明的制高点让祖先哲人们站了,现代文明的制高点让西方哲人们站了。新时代的开启之时,我们的制高点在哪?祟山峻岭中有绵延不断的制高点,留给代代人攀登。

  我不发愁是否还有制高点,而是担心如何才能让登高者中有我们的后代。让我不由想起《中国青年报》上有笔名余人月,不知是哪位老师,所写的文章:“巨星陨落,走一颗少一颗,新星在哪儿,寻一处不遇一处。同样的感叹!星辰未远,总有大师在静默中成长。桑榆不晚,春泥护花还有长情在。桃李之园,再树贤者长风。”

  阴山脚下,黄河岸边,塞外古郡,被泽贤者长风化雨露,点滴育桃李。“士不可以不弘毅”,教育者深感希望与嘱托之重,身肩育人职责之重啊。遥望星空,目极远方,育桃树李,守望杏园。(作者:武晓霞)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