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大侠走了,你最怀念什么

发稿时间:2018-10-31 13:22:00 作者:秋叶红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下班驱车回家,电台广播中的一条消息让人顿愕:10月30日,金庸先生于香港离世,享年94岁。说顿愕,实在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词,第一感觉可能是茫然或者怅然若失吧,但也肯定不是震惊或者悲伤,毕竟跟普通人一样,只是读过先生的武侠小说,虽然对先生的身世传奇、家学渊源也偶有所闻,不过那都是闲暇时的了解,说不上什么认真的阅读研究。

  等坐下来打开电脑手机,正如心中所料,大侠离世的消息刷爆了网络。各大门户网站、朋友圈里,各种缅怀致敬、评论文章数不胜数,让人不胜唏嘘。先生位列香港四大才子,其中传奇自不必说,今朝离世,静下心来,不禁想问自己一句:最怀念先生什么?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还真不是那么简单,还得从年少时说起。

  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从年少的中学时代,开始接触先生的武侠系列作品,特别是男生,估计很多人都免不了有这样的经历:上课时偷看小说,被老师当堂没收。如遇到脾气火爆的老师,把书撕掉,然后狂批一通,也很常见。现在回味,那时候看武侠小说,看的应是一个“奇”字。例如主人公有什么奇遇,因此学得各种奇妙的绝世武功,然后由此发轫,纵横江湖。那时接触的武侠类小说其实很多,在“奇”字上,各有千秋,因此那时对先生的作品,并不觉得特别的高出一筹。

  待到后来上了大学,终于相对自由了,把先生的小说一部不落地看个遍,以弥补中学时代不能痛快看小说的遗憾。此时读完,隐隐觉得有高人一筹的感觉了。此时的感觉是,“历史与故事交融,趣味与严谨共存”。用融入历史的手法写小说,并不是金庸武侠独有的,很多小说都会使用此类套路,不单武侠小说。但像先生这样,达到如此和谐境地的,别无他人。有人甚至戏称,读完金庸武侠,才勾起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趣味就更不用说了,年轻人看小说大都是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唯独严谨二字,在武侠小说里,非常少见。比如神雕侠侣的结尾部分,攻打襄阳时,蒙古皇帝蒙哥被杨过用石块击中,然后重伤不治身亡的情节,书中用注释的形式特意交代了其历史背景。此类注释,在射雕三部曲、鹿鼎记等作品中很常见。

  再到后来参加工作,偶尔还会看,不过此时就会想,为什么金大侠的作品就会如此高超,他人难以逾越呢?个人观点,其根源就是先生的“文字能力”。文字能力说起来是很笼统了,但是文学的东西就是这样,是抽象的产物,可意会不可量化。就像我们作为行外人来评价一个我们要用的东西,说这个东西怎么好,好在哪儿,很可能会一时语塞,但是如果把两个不同水平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马上就能指出来哪一个更好,而且95%的人选择都是一样的。金庸先生的文字,应该是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觉得很像杨过使用的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语言描写平实流畅、应景不张,文字服务于故事情节,只要表达够意象就收,绝不多写。这些话听来简单,其实做到非常难,想让一个年轻的饱学之士,不卖弄文字,不雕琢词汇地来写一篇文章都很难,更不用说这种长篇大著了。在此简单地挑一些文字跟大家共赏。“青衫磊落险峰行”,天龙八部开篇第一章的标题,简简单单七个字,既有古文的隽永清新,又朗朗上口、切合故事情节,让人一下就记住,很难忘掉。“如新月清晖,花树堆雪”,木婉清摘掉面纱给段誉看面容的描述,木婉清当然不是金庸小说中最美的,但是就这么简答八个字,就足够让人惊艳了。即使单看小说中的人物名字,都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虑。“向问天”,一听名字就知道必是桀骜不驯的中年猛汉。“任我行、东方不败、独孤求败、杨过”等等,这些名字都当得起过目不忘四个字。

  从文字运用出发,再探究深一些,是作者的大气象与大格局,唯其如此,才能写出如此作品。毕竟,用文学的功底,并不能解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主题,作者大格局才能解释通。把这样的主题与历史上民族交战的情节交织在一起,和谐共生存乎一心,非有大气象也办不到。从小说的情节安排上,除了这种大主题,世事无常、人情冷暖、尔虞我诈等更是表现得入木三分。塑造人物更不用说,伪君子岳不群,最惨女人戚芳,十恶不赦凌退思等等。

  虽然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看过他的武侠小说,但是这其实仅仅是先生毕生成果的一小部分,作为传统的中国文人,虽然无法做到历史上所谓的“两个半人”,但是个人臆测,先生肯定是追求这样的目标,期望自己文治武功都有所建树。唯其如此,才不负先生的满腹才华。今朝随去,文字永传!(秋叶红)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