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金庸走了,“闹”字人生永驻

发稿时间:2018-10-31 09:06:00 作者:殷建光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金庸被称为“文坛圣侠”,是武侠小说作家界的“武林泰斗”,被称作是香港“良知的灯塔”。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把一颗总编号为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金庸之贡献,可见一斑;金庸之影响,让人惊叹。金庸人生让人充满好奇,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一个“闹”字让人充满遐想。 

  金庸的“大闹一场”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瞎闹、胡闹、混闹截然不同,他的“闹”是智闹、狭闹、义闹,闹出的是人生传奇,事业神话,精神殿堂。人生在世,有如此之“闹”,足矣,足可心满意足,悄然离去。

  这个“闹”需要知识的积累。在读书这方面,查良镛可算是个“痴儿”。整天泡在藏书堆里,读得废寝忘食。而且,坚持一生。81岁,在获得剑桥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后,金庸坚持选择作为普通学生申请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作品中,杨过的“黯然销魂掌”,黄药师的“落英缤纷剑”,段誉的“凌波微步”,狄云的“唐诗剑法”,无崖子的“北溟神功”,都化用自古代典籍。知识的积累是闹的力量源泉,是闹的水平保障。

  这个“闹”需要“狂”的点化。虽然爱书成痴,却并不呆板,而且狂气在胸,不是“乖乖仔”。《阿丽丝漫游记》讽刺教导主任,被开除;在重庆读大学时代,看不惯学校里不良的校风,再次因大胆直言,遭遇平生第二次开除。他“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这种傲气,让他敢闯、敢为,1946年秋天,《大公报》刊登启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应聘者多达3000人。查良镛凭借自己的才华被千里挑一,进入上海《大公报》;1955年2月初,梁羽生的《草莽龙蛇传》快连载完了,罗孚便只好找到另一个武侠迷查良镛,他挺身而出,从此一发不可收,谱写金庸武侠传奇神话。他的“狂”助力他开启独特人生航程。 

  这个“闹”需要“义”的灵魂。金庸人生,是侠客人生,是正义人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香港的政治风气比较复杂。到处一片说谎声。金庸说:“我必须发声。”于是,创办《明报》。金庸一直持续地为正义发声,将家国天下的主题融入进小说中,《神雕侠侣》《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等等,撰写政治寓言小说《笑傲江湖》,以及社会问题小说《鹿鼎记》。封笔之后,一直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为读者担当,为文化担当,侠义担当精神跃然纸上。“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就是金庸,正是因为他的侠义才成就了他的伟大。

  金庸走了,“闹”字人生永驻。门内有市,他的书籍开启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之门,开启我们对中国精神的侠义认可之门,开启我们对文以载道为国为民的文学担当认识之门。金庸的“市”是知识、是文化、是精神之市。从金庸这里,我们对“闹”的认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个“闹”泣鬼神,惊天地,闹的出彩、精彩。(殷建光)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