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山寨老师行骗”风险防范不能留有边缘地带

发稿时间:2018-10-30 09:00:00 作者:杨朝清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广西柳州市柳南区一所中学的学生下午自习课时间,一名年轻女子佯装成教师,到该校高一年级某班开展“健康教育课”,并收取“押金”向学生“发放”一款视力矫正眼镜,多名学生上当。而所谓的视力矫正眼镜,疑似粗制滥造的三无产品,不但起不到矫正视力的效果,反而会伤害眼睛。(10月29日 《南国早报》)

  “山寨老师行骗”的手法谈不上高明,骗子先虚构一个教师的身份来赢得学生们的信任与认同,然后用“收押金”的方式来忽悠同学们上当。一个身份不明的外来人员轻轻松松地进入校园并且公然“登堂入室”,在教室里行骗。“山寨骗子行骗”能够得逞,既和学校门房形同虚设密不可分,也和校方在课堂管理上的短板与不足有关。

  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校方在风险防范上的漏洞,让骗子有机可乘。当守卫安全的一道道防线失守,学生们和家长们又如何去托付信任?“山寨老师行骗”给学生们带来了物质损失与精神伤害,如果三无产品被使用,也会给孩子们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让人忧心的是,如果有“危险的人”进入校园,后果就不堪设想。

  面对“山寨老师”,不少学生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固然有对教师信任与身份认同的因素,也和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有关。在身份社会逐渐向专业社会过渡的今天,教师的角色扮演,也要遵循行业规范与职业伦理。即使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变相推销也是不妥的,学生们也有说“不”的权利;对于教师公私混淆的失范行为,学生们也应该有着清晰的价值判断。

  在现代社会,存在着安全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的困境。一方面,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事件使得许多人处于焦虑的状态;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并不强,公众对那些突发的、伤害性大的风险警惕性较高,而对于那些缓释性的、无直接生命伤害的风险防范不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不时跟大学生讲解如何预防网络诈骗,却依然有两位女生分别被骗了6000元和4600元。问她们为何会被骗时,一位回复“我没想到人会这么坏”,另一位回复“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长期以来,“童话教育”的误区,让不少学生对人性的复杂多变没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风险防范意识淡漠。对这个世界的想象过于美好和纯真,让一些人在遭遇骗局之后,才会有“悔之晚矣”的失落感与挫败感。

  让骗子们进不了校门、进了校门也没有机会行骗、即使行骗了也很快露出马脚,让校园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需要建构完善的风险防范网络,不留安全死角与边缘地带。(杨朝清)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