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暴力伤医”事件:社会不能纵容冷漠暴戾

发稿时间:2018-10-15 12:49:00 作者:杨朝清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北京西城区警方发布通报称,2018年9月22日21时50分许,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发生一起妇产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案件。10月13日,西城公安分局对郑某宇依法刑事拘留,考虑到郑某蕊系在校大学生,且对自身行为真诚悔过,并得到了赫医生的谅解,对其采取取保候审。(10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很近,心理上的距离却很远。那些遵循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的医生们为了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已经付出了很多,非但没有得到患者家属的感恩与体谅,却遭遇了“暴力伤医”。给医生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有精神上的伤害;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也会切割医患之间的信任链条。

  当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医务人员就会成为“背锅侠”,承受着身体上的疲惫和心灵上的痛苦。围绕着医疗问题,医生和患者家属产生分歧在所难免;面对分歧,一些患者家属却没有做到“有话好好说”,没有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而是在冷漠、暴戾等不良心态的裹挟下,迷恋“用拳头说话”,试图通过武力来达标目的。

  血缘作为一种天然的社会联结纽带,让家人们成为一种利益与情感共同体。当一些人自认为家人的权利、利益与尊严遭遇了侵犯,就会产生情绪问题。规则意识与边界精神的缺失,让一些人习惯了不分青红皂白,“帮亲不讲理”“团结一致对外”,这种是非观和价值观上的模糊与错位,既伤害了他人,也让自己为此付出了代价。

  “暴力伤医”传递出一种危险的导向,即“医生不听话就可能挨打”。在医疗资源供求失衡的情况下,不少医生都承受着超负荷的身心疲惫;在一些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语境里,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将怨气和怒气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医务人员的身上,背负着一个行业长期积累的历史欠账。当医生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时,他们又怎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病救人之中?

  在一个理性盛行的时代里,医务人员背负了巨大的道德包袱和精神压力。长期以来,医生被放置在道德高地上,似乎只要医生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可以治愈病人的所有伤痛。然而,医疗行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现代医术并非万能的,一旦产生医患矛盾、发生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很容易遭受污名化,承受批评质疑。

  医患双方作为利益攸关的整体,理应携手对抗疾病。当双方处于对立、排斥甚至对抗的两极,最终会“两败俱伤”。避免“暴力伤医”的再次上演,就必须给医务人员提供有力的制度护佑,为他们“撑腰”。(杨朝清)

 

  

  

责任编辑:杨丽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