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评论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建高铁立体交通网络,也要有立体思维

发稿时间:2018-09-30 14:45:00 作者:陆玄同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创科博览2018”以高铁项目为题举办专家论坛,中车四方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发表《中国高速列车创新与发展》主题演讲指出,中国高铁技术已领跑全球,列车可适应多种极端恶劣自然环境,未来将以绿色化等为方向发展“门对门”立体交通网络。

  关于立体交通网络,大家可能并不陌生,201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指出,要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其实凭借当下的技术,立体交通建设不是难事,关键是谋划者是否有立体思维。最终成型的立体交通网络不是仅靠铁路一家,还需要城市地铁、航空,甚至海航等统一规划建设。如此,才能称之为立体,而不是各方独立规划下的“离体”。

  其实“立体交通”这个概念,是由德国规划师希尔伯塞莫提出的,他认为在不同平面把人行交通和车行交通分开的立体交通方案,最终形成“双层城市”的一种模式。

  我们知道,截至今年,在业已实现的“四纵四横”中国高速网络中,有2.5万公里高铁,占世界总运营里程60%以上,3000组在线运行动车组,占世界动车组50%以上。近十年来,中国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达到61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25万圈”。

  在一个地面生活空间基本饱和的状态下,为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居民生活不受干扰,轨道交通的未来就是向天空、向地下要空间。同时全局性谋划高铁、城际轨道、航空、地铁,使其站点无缝接驳。

  从技术层面来看,高铁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制造出适用于平原、山丘、高原等不同地形及高温、高热、高风沙等特殊自然环境的35种型号的动车组,面对不同情况的恶劣天气,中国高铁都能坦然面对。

  众所周知,交通是城市的命脉,而高铁作为陆地飞船,极大地缩小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一座城市如果拥有了高铁,就如同插上了翅膀,经济发展将大大提速。

  对于未来中国高铁的创新发展,正如梁建英所说的,“安全、智能、品质”,并由此延伸出安全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和人因化五个方面的技术要求,以实现“门对门”、车车通讯的交通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交通格局一定是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并使城市立体交通得到充分发展,一个海陆空立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无缝连接的系统,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实现。(陆玄同)

责任编辑:王凤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